几天前,他们才刚刚旧事重提,以\"红丸案\"向首辅方从哲发难,今日廷议又是\"无疾而终\",怕是用不了多久,首辅方从哲昏聩无能的印象便会坐实。
如此一来,即便紫禁城中的天子\"乾纲独断\",首辅方从哲也会迫于士林间的压力,主动引咎辞职。
当然,他们这两日之所以冒着事后被天子嫉恨的风险,也要上书奏请令\"宗室出京\",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空缺的蓟镇总督一职。
在广宁巡抚王化贞离任之后,蓟镇总督已是他们东林党短时间唯一可以染指的封疆大吏,必须要牢牢握在手中。
而达成此等目标的先决条件,便是要令首辅方从哲\"松口\"。
\"尔等哎\"
就在孙慎行等人自觉仕途一片光明,首辅方从哲去职在即的时候,一道略有些悲凉的叹息声便在他们的耳畔旁响起。
放眼望去,次辅刘一璟似是欲言又止,但终是长叹一声,面无表情的拂袖离去。
因为一己私欲,便不顾大明朝野稳定的东林官员们,真的还配称之为\"东林君子\"吗?
刘一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不过两炷香的功夫,吏部廷议无果的消息便被层层传递进宫,期间发生的诸多细节也被吏员详细记录,摆在朱由校的御案之上。
\"陛下,宫外刚刚传回消息,说是廷议无果\"
许是对于此等结果有些诧异,司礼监掌印太监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之色,动作也有些迟疑。
他不明白,就连最为\"顽固\"的次辅刘一璟都是公然表态,不赞成十王府中的三位宗室藩王出京就藩,以免劳民伤财,加剧大明财政的负担,为何廷议还能无果?
如此浅显的道理连他这等阉人都能明白,难道外朝那些衮衮诸公们不懂吗?
\"都有谁赞成藩王出京\"闻言,正埋首于案牍,认真批阅手中奏本的朱由校动作便是一滞,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意外。
\"礼部侍郎孙大人,督查院左都御史张大人,大理寺卿邹大人,刑部尚书黄大人\"迎着朱由校狐疑的眼神,司礼监掌印太监小心翼翼的回禀道。
\"还有呢?\"不自觉的,朱由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