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的希望。
总而言之,当鸿胪寺丞李可灼的名字被传入泰昌皇帝耳中的那一刻,首辅方从哲便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估计也正是知晓方从哲的难处,紫禁城中自己那位乾纲独断的\"学生\"方才没有在继位之后,对首辅方从哲兴师问罪,反倒是令其留任至今。
\"邹元标已然奉行先帝遗愿,正式前往大理寺就职,出任大理寺卿一职了\"就在内阁首辅方从哲沉默不语的时候,孙承宗忧心忡忡的声音便在其耳畔旁响起,令其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
自己虽然与眼前的孙承宗同朝为官多年,但在当今天子继位之前,私下里从未产生过任何交集。
更何况,从某种角度衡量,眼前的\"帝师\"孙承宗可是出身东林,而他则是毫无争议的\"方党\"领袖。
这位深受天子尊敬和信任的\"帝师\"突然来访,并且对自己如此\"推心置腹\",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稚绳兄,有话直说吧\"沉吟少许,内阁首辅方从哲幽幽一叹,脸上涌现了一抹颓败之色,他猛然猜到了一种可能。
莫不是朝中的东林觉得\"胜券在握\",这在由相对\"中立\"的帝师孙承宗充当说客,劝他激流勇退?
虽说早在万历皇帝撒手人寰之际,见惯了官场冷暖的方从哲便萌生了致仕回乡的心思。
但如今大明正值欣欣向荣之际,辽东又在他的支持下,取得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大捷\",形势一片大好。
就这样令他\"激流勇退\",他实在是有些不甘呐。
\"东林党一向咄咄逼人,只怕用不了多久,关于起复赵南星,李三才等人的奏本便会被重新摆在天子的案牍上了\"像是没有瞧见首辅脸上的异样一般,帝师孙承宗不自觉降低了声音,若有所思的低喃道。
此话一出,首辅方从哲的呼吸便是一滞,脸上的颓色更甚,饶是他曾在万历朝独相七年,但面对着\"众志成城\"的东林党,仍是有些势单力薄之感。
先帝因为服用\"红丸\"而驾崩一事,始终是他心中不曾隐去的阴霾,也曾令他在无数个深夜里辗转反侧。
但他怎么都没有料到,看上去\"偃旗息鼓\"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