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自幼被\"范家\"收养的孤儿,平日里在府中的吃穿用度胜过府中寻常下人数倍不止,脑海中早已被灌输了替\"范家\"赴汤蹈火的念想。
\"不至于此,\"心中得到满意答案的老管家轻轻摆手,故作轻松的安抚道:\"或许只是老朽杞人忧天。\"
眼前这些\"骑士\"的家眷老小皆在山西老家,料想他们也不敢背叛\"范家\",毕竟自家老爷的手段,在场这些人可是心知肚明。
\"一路顺风。\"随着十余名骑士的背影渐行渐远,老管家也渐渐隐去了脸上的笑容,转而若有若思的低喃着。
他实在是没有料到,抚宁侯朱国弼等勋贵暗中谋划多日的\"哗变\"竟然无疾而终,京师小皇帝非但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反而还顺势掌握了京营军权。
虽说随着恭顺侯吴汝胤及成国公朱纯臣的\"畏罪自尽\",朝廷短时间内应该还不会发现他们\"范家\"的存在,至多就是顺藤摸瓜,发现些许狗胆包天的\"旅蒙商人\"。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呐。
一阵微风吹过,令心中有鬼的范府管家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随即朝着后方下人们嚷嚷道:\"快,快点,手脚麻利些,不要耽搁时间。\"
京师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他还是先回山西老家,避避风头吧。
紫禁城暖阁。
自前两日于京营归来后,现任兵部尚书黄嘉善再一次上了\"乞骸骨\"的奏本,言辞很是殷切。
除了这位为国操持多年的老臣外,风烛残年的户部尚书李汝华也以\"办事不利\"为由头,奏请辞官回乡。
无一例外,一向\"谦逊\"的天子亲自下旨挽留,好生宽慰这两位将一生都奉献给大明的老臣。
但包括两位当事人在内的所有朝臣都知晓,天子此举不过是\"权宜之计\",毕竟随着天子羽翼日渐丰满,腐朽沉闷的朝堂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陛下,骆指挥使到了\"就在朱由校埋首案牍,眉头紧锁的批阅着来自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奏本时,便听得司礼监掌印的轻呼声从其耳畔旁响起。
\"宣进来吧。\"轻轻点头过后,朱由校将辽东经略的奏本搁置于一旁,脸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