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地问杨晓帆:
“儿子,你写的这几本书。真的能像你说的,能卖的那么好吗?”
如果别人问,杨晓帆可能就会简单地回复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比较熟悉的人来关心询问,杨晓帆会认真回答,“我的书发行,没有任何问题,肯定能大卖。”
杨腾飞不一样啊,那是亲爹啊,必须要更加高度重视。
而且,杨晓帆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件事情里面是有蹊跷的,副行长的回应很不正常。
“按着规定办。”就说明是不太符合正常条件的。
“老杨科长把好关、你决定就好。”则表明由杨腾飞具体负责,只要你批准了,就可以。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杨晓帆一下就听了出来。
他没有立即回答老爸的问题,而是直接问了起来:
“爸,印刷厂现在的这个状况。按正常情况,如果开会研究,银行能批准这笔贷款吗?”
杨腾飞有点儿吃惊,他有些好奇,儿子问这个干什么。但这个问题倒也不难,他直接说到:
“可以贷,但也可以不贷,主要看从哪个角度分析研究了。”
“从稳定社会,支持国企适应市场这个层面出发,是可以贷款的,不但支持企业正常经营,还能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
“但如果从印刷厂的资质和经营状况看,肯定是不行了。虽然有新书发行,但贷出去,很难及时收回,容易形成坏账。”
杨晓帆明白了这里面的道道,和他想的差不多。他接着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如果银行放款出去,不能按期收回,那么银行是不是要处理承办人?”
这个问题就有点尖锐了,直击要害,这也是杨腾飞最担心的地方。
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
这意思就是,如果真的放款之后。这么大一笔钱,成了坏账。
银行方面处理的第一个人,应该就是他这个信贷科长兼具体承办人。
杨晓帆想了想上一世的情况,又问了一个问题。“爸,这个副行长除了分管信贷,还分管行里什么工作?”
杨腾飞对这个问题更加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