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车准备离场,拉煤的人大多低着头使劲挪步上山坡的煤矿地势。后面推车的人则放声呼喊,场上气氛异常热闹。
在上高斜面时,李爱国发现一名本地乡民正骑着一头老黄牛,停留在半山腰等待着。每当遇到实在不能爬上陡峭山坡的车子时,他会上去商量交易的可能性。
接过几文小钱,把年迈的老黄牛引至小车旁,用缰绳固定在车柄上,沿着陡峭的斜坡向上拉。若现行的规定较为宽松,这几个行为不当者非受批评不可。
李爱国的目光收拢,领著刘清泉与老郑,朝着西侧的煤厂移动。
那里是为了大规模装货专门设有的地方。
煤场停放了几部卡式货车,工作人员指挥煤矿作业工人为卡车装满煤炭。
对方仿佛注意到了火车动向,急匆匆朝远处的办公大楼跑去。
不久。
一位着灰褐色中山制服的干部款款走近。
远远的距离内,他伸出一只手,笑容满面地道,“欢迎前门机务段的朋友们到来,我是林西煤矿的调度主任,这次的煤炭运输调配,由本人负责统筹管理。请各位称呼我老章。”
“让您见笑了。”
李爱国友善地握住他的手,递过香烟与调配计划文档,“老章主任,这情况紧急,还需要您赶快安排货物装卸工作。”
此语脱口而出,原先友好待人的老章表情顿时凝固了下来。
那一份调配计划书仿佛成了红热烙铁。
见状,李爱国问道:“老章主任,是不是有什么阻碍?”
“哎呀,司机先生,实话说,你们的机务站暂时还未获得充足的一等炭。”老章一边抽烟一边指著旁边的专用煤堆,讲述了事态经过的前前后后。
李爱国哭笑不得,原来,此次的任务是临时性的,六号煤井根本未有足够的优质炭储量。
尽管如此他们接受了上级的指示,因为六号煤井的产量足够应付所需,缺少的部分,只需半天功夫即可。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采煤设备出现了故障,阻碍了煤量的采收速度。
老章说明了情况,然后道歉道,“李先生,不必担忧。目前,负责在六号煤井作业的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