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瞳照(上)
淼今,落瓦郊区。
落瓦已经是淼今和震旦接壤位置的最边缘城市,当然,因为落瓦外围有一圈原始森林,林线刚刚好和纵深河相交,流域就像是两块木板之间的钉子,将震旦的天南陆地和淼今串联在一起,而那道原始森林线,就像是贴合的木板之间的缝隙,不仅成为了两个国家的缓冲国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两国直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更别说,在灵气复苏之后,淼今原本偶尔会有的小心思,也全都不见了。
原始森林大半位置都在震旦境内,只有一小半是属于淼今,但因为淼今的边境城市落瓦本来就建造在一整片平原区域内,而因为依着树林建城,又是国防最前线的城市,这里整体的人口不多,城市规模也不算大,自然,城市所能占据的面积,也就是平原的一部分,剩余的大部分区域,除了靠近城市位置设置有种植园区,其余很多地方都是荒芜的。
至于曾经的古陲诏,虽然曾经红极一时,盘踞在滇南足足数百年,但这里的气候虽然湿润多雨,而且当时的诏人也大多对蛊虫并不抗拒,但热带雨林气候与水网遍布的地域,注定了古陲诏只能是一个分散在森林中或者居住在水网之间的国家。而且古代交通不发达,想要跟中原贸易吧,但大船进不来小的水网,陆路运输也必须翻越原始森林,毒雾瘴气到处都是,一趟下来不说伤亡众多,至少肯定有人手和物资损耗。
因此,古陲诏虽然在滇南地区一手遮天,而且统治者的管理手段也几乎是采取封锁国界线,自给自足的高强度闭关锁国式统管,但一旦遇上一个没有这么强硬的统治者,如果偏偏又遇上中原刚好是盛世,但凡被诏人发现了外界那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人口流失几乎就是必然的。
而从滇南残留下来的记载,大致也能得出一个信息——古陲诏的灭亡,不是因为战争,是因为一场地震。
人口流失,资源匮乏,加上天灾前还有诏人自己信奉的“蛊神”座下“三仙”在地震之前的异动——当然,那时的人们自然不知道那是动物和昆虫们对地震波的感知——更何况天灾后导致水网和树林地势都变了样,大量人口死在地震中种种原因裹挟影响下,古陲诏最后的记载停留在八百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