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红色,加了玻璃白后,就不是单纯的红色了,成为有过度的粉红色,特别适合瓜果纹样的表达。”
“于是乎,像我手上橄榄瓶上八桃的纹饰开始应运而生。”
随着曹子建话音落下,张好好一拍自己的大腿,道:“我想起来了。”
“想起啥?”曹子建不解道。
“我早年前看过一本书籍,叫《陶雅》来着,其中就有对粉彩的评价,非常高。”张好好开口道。
“说乾隆时期的粉彩艺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其工艺之精湛、装饰之繁复,几乎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地步。”
“特别是“百花不落地”这一装饰纹样,寓意“百花献瑞”,象征着清代工艺的繁荣。”
“书上没赞誉雍正时期的粉彩吗?”曹子建笑问道。
“也有,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张好好答道。
“这评价很中肯。”曹子建点头:“虽然说,粉彩在康熙时期就创烧了,但是到了雍正中期以后,才是它真正的巅峰。”
“这一粉嫩的感觉在这一朝体现的最为成分。”
“到了乾隆时期,无论怎么画,都达不到雍正时期粉嫩细腻的感觉了。”
“子建兄,那到底是乾隆时期的粉彩价值高还是雍正时期的粉彩价值高?”张好好问道。
“那肯定是雍正时期的粉彩更贵。”曹子建答道:“倒不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比乾隆要早,而是雍正粉彩,因为雍正帝对艺术品的严格要求,使得雍正粉彩瓷在工艺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而乾隆粉彩瓷,烧造的数量不仅多上许多,在质量和档次上也是良莠不齐。”
“精品也是能跟雍正粉彩扳一扳手腕的存在,但大多都是比不了。”
“基本上,你在市场上遇到一百件乾隆粉彩,其中仅仅只有一件能跟雍正粉彩比肩。”
这话,让张好好对于曹子建手中这件橄榄瓶的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道:“子建兄,你手里这件橄榄瓶的价值大概多少?”
“这”这问题,把曹子建给难住了。
张好好见状,忙道:“子建兄,不方便回答咱就不回答了,我就随口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