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462章 一个地方,两个世界(1/7)
    翌日,清晨。

    一艘小型货船在海面上缓缓行驶着。

    开船的是张英,船上乘坐的则是曹子建,姜祥云,金不焕三人。

    是的,曹子建并没有跟阿巴等人见上一面,就离开了虎头沟。

    不过,这货船的最后目的地并不是淞沪,而是津门码头。

    毕竟从虎头沟去到淞沪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根据曹子建的估计,没有一天一夜的航程压根到达不了。

    而像张英这样的小货船,并不适合长途航行。

    除了续航以外,船身摇晃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点。

    这一天一夜的航程,一般人还真受不了。

    于是乎,曹子建决定,先回津门码头。

    然后乘坐轮船招商局的特快轮船去淞沪。

    说是特快,但也需要一天的时间。

    优点就是舒适性比小货船要好上许多。

    之所以不选择火车,主要是因为这会都是蒸汽火车。

    最高时速也就在三十公里每小时。

    所以,在时间花费上,不见得比轮船要快多少。

    这会的曹子建正闭着眼睛,思考着去到淞沪后的打算。

    淞沪,做为国内第一批开埠城市。

    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当时,大批躲避战乱的富豪来到淞沪避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使得淞沪成为华国第一大城市,是国内城市中独一档的存在。

    尤其是在民国初期,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商人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淞沪建厂房、开工厂,一时如雨后春笋。

    这让淞沪进一步稳固其作为全国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是华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通商港口。

    要知道,民国时期的淞沪,面积并不大,只有80多平方公里而已。

    但城市人口数量却极其的庞大,超过四百万。

    就是这么一个在民国时期只占全国国土面积万分之一,人口百分之一的淞沪,其产出的gdp却占据了全国的10。

    其繁华发达可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