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钱。”
“所以,这第一批瓷器如果你要继续竞争下去,恐怕我们就要于第二批瓷器失之交臂了。”
“我的建议是,最好是将资金留在第二批瓷器上。”
“毕竟相比起雍正青花梅瓶,这永乐青花梅瓶的利润来得更加可观。”
边渡村一闻言,微微点头,同意了对方的意见。
“原来如此。”曹子建暗道:“如果山忠商会搞不到钱,剩下的这点,恐怕难以支撑它们在华国接下来的收购。”
“看来,这几天我得上点心,万一他们提前结束收购,将那些东西运出国,那损失就大了。”
本来,曹子建是打算让脚盆国人去竞争这批瓷器。
毕竟,自己到时候肯定要去找山忠商会收割战利品的。
但现在,显然只能自己出手了。
好在这第一批瓷器的竞争不算激烈。
曹子建仅仅以三千零八十大洋的价格就拿下了这批以雍正青花梅瓶为首的十二件瓷器。
将钱交给柳舒之后,对方也是开始介绍了第二批瓷器。
柳舒不仅跟众人介绍起了什么是永乐青花,还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明成祖永乐大帝的功绩。
像什么命人编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等等。
反正怎么好,怎么说。
就突出永乐大帝的厉害。
最后的最后,才开始介绍起那件明永乐青花三多纹梅瓶。
“众所周知,明初朝廷下令烧制瓷器,必须由内府「定夺样制」。”
“自永乐年始,但见景德镇窑工勉力制瓷,从淘洗、练泥、塑坯、绘饰到窑烧,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佳作倍出。”
“这件三多梅瓶丰唇束口,器肩浑圆,比例恰到好处,绘饰多种纹样,清新脱俗。”
“通体青花为饰,颈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部绘有折枝石榴、荔枝、莲花、牡丹等花果纹,果实饱满,花盛叶蔓,生机勃勃。”
“可谓永窑经典。”
“而且寓意也好,蟠桃、佛手和石榴为三多果,意谓“多子、多福、多寿”。”
“不仅如此”
本来,柳舒还想说点什么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