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9章 柳之枝枝九曲,权之字字千变(1/3)
    揭画,是个细致活。

    尤其是书画、古籍等纸质的藏品,不同于瓷器等易保存。

    纸张的毁坏程度远快于其他的藏品。

    所以揭画的过程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看着已经铺在中堂长桌上的原画。

    曹子建打湿毛巾,在原画的边角擦拭了起来。

    而后利用煤灯的温度,开始炙烤起边角。

    这一过程,是为了让原画边角的纸质硬化,从而出现分层的效果。

    看着边角的纸已经分离,曹子建取来挑针,对准已经起边的缝隙,开始一点点的往里拨动。

    这一过程急不得一点。

    足足花费了两个小时。

    曹子建终于将原画给完全掀开。

    那幅藏在原画下的画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确切地说,是一幅字帖。

    字帖的颜色因为时间的缘故,已经明显泛黄。

    其上的内容也只有简单的十九个字。

    ‘至十六日专到崇贤,惟昭察谨状十五日公权状。’

    但带给曹子建的冲击却是史无前例的。

    那揭画的劳累,顿时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激动。

    因为他已经看出,这是柳公权的《十六日贴》。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

    吸收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

    以骨力劲健见长,同颜真卿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他的《蒙诏帖》更被世人誉为“天下第六行书”。

    曹子建之所以敢如此肯定这就是柳公权的真迹,是因为字帖上有元代张晏灯收藏鉴赏印多达十几枚。

    还有宋徽宗廋体字的题签。

    这些无疑都是佐证这是一件真品的事实。

    在自己的世界,这《十六日帖》早已失传。

    宋人曾刻入《大观太清楼帖》,留下来的只有拓本而已。

    就是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也不过是《临川李氏本》和《清代杨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