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来,倒也确实是时候过去探望一番了。”
紧接着,他仿佛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突然间压低了嗓音继续说道:“说起这个嘛,我那套家传的砭石针,一直闲置着也是浪费,不如趁着这次机会,拿去给煜哥儿开个光,也好保佑那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话音未落,刘来先生已然站起身来,迈着大步朝着屋内走去,同时口中还念念有词地吩咐道:“秀梅,你且先稍等片刻,待我收拾一些珍贵的药材一同带过去。”
五婶跟进去,只见满屋药香。刘来先生从紫檀柜里取出个鎏金匣子,打开是一套砭石针,针尾缀着红绸:这是先师传下的,专治小儿惊风。他又从墙角搬出个陶罐,这里头是铜山特产的灵芝,正好给宝儿补身子。
您儿子在京城可好?五婶帮着打包药材,听说在朱雀门开了间药铺?
刘来先生叹道:几年没见了。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那还有几本《小儿推拿秘要》,正好给宝儿带去。
暮色降临时,五婶挎着装满药材的竹篮往家走。刘来先生立在檐下,银须在晚风中轻扬:告诉宝儿,我收拾收拾,过几日就动身。
五婶回头笑道:您老放心,路上有我们照应。她忽然压低声音,听说京里的贵妇最爱铜山的药材,咱们多带些去,没准能卖个好价钱。
夜色渐深,刘来先生家的灯火还亮着。
吃过晚饭后,五婶张秀梅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看着丈夫执笔写信。烛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信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得百日宴三个字格外醒目。
“写清楚些,”五婶一边用手指点着桌面,一边认真地叮嘱道,“就说咱们这次过来带了好些铜山当地的特产呢,可不能漏下一样。尤其是刘老先生亲手炮制的那些珍贵药材啊,都得一一写明咯。”
说着话儿,五婶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补充道,“哦对了,千万别忘了提到那幅《百子图》呀!宝儿可是最喜爱这幅画啦。”
李老五听后赶忙点头应承下来,随即拿起桌上的毛笔,饱蘸了一下砚台中的墨汁,便开始奋笔疾书起来:“此次前来京城,特备铜山特产如下:茯苓糕整整十斤呐,都是用上等食材精心制作而成;还有那味道鲜美的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