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后,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他经历了和李宝儿一起去京城游学、去北方救父的历程,亲眼目睹了大周百废待兴的局面,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在学堂里,他笔下的文章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的诗文抒情,而是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安定和民生问题。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北方战乱的景象,描绘了百姓们的艰辛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国家的弱势群体,关注民生问题,共同努力解决社会的困境。
他的文章引起了师兄们和老师们的关注和赞赏。王老先生在看到他的文章后,深叹一声,说道:“谨言啊,你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太出色了!你不仅有着才华横溢的文采,更重要的是你关注国家民生,有着为民请命的胸怀。你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才。”
师兄们也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萧谨言的文章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他们一致认为,萧谨言的文章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安定和民生问题的关注,更能够激励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在同窗和师长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萧谨言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年轻的学子,正以他独特的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着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