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未开口说话,而是用元识隔空交流,没有一点声响,床上的叶直睡得很是香甜。
“许久没见,小孟二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啊,容貌倒是没怎么变,还是圆鼓鼓的,对了,丘先生最近还好吗?”
“嗯,原来是王三哥你跟随着这小友,怪不得在他身上感到有股熟悉的气息,不过王三哥上次见我都是两百年前了吧,那时我们一群人游山玩水四处游历,还是很有趣的,只是丘先倒是很少提及了。”
孟二摇了摇头轻叹了口气,“后来我跟随丘先生回到学宫,那时还是武帝年间,学宫内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丘先生和其他先生一同教书修元,学宫弟子遍布青元国,我也在学宫度过了一段快活的学习时光。只是好景不长,武帝末年兴师动众穷兵黩武,整个青元国都陷入到恐慌之中,恰有学宫弟子有人在朝做官,联名上书进行劝诫,不成想惹得武帝震怒,若不是前宫主和国师一同出面,这些人可就不仅仅是丢了官职,而是连命都保不住了。”
“不过从那以后,武帝一声令下,只要是学宫弟子,便不得考取功名,但天下学习各位先生思想的又何其多也,引得各地学子愤愤不平。最终国师想了个法子,由学宫每年出卷青元国的各级会试,再由国师府审核以及挑选考官,但只要是拜入学宫学习的,终生不得考取功名,但可经过国师府选拔任职监考官,算是给了学宫弟子们一条出路,也是国师制衡和招揽客卿的手段。不少学宫先生因此退出学宫,四处游学讲学招收弟子,前宫主郁郁寡欢不久便病逝了。当时没有人愿意接手学宫宫主之位,只有丘先生迎难而上,力排众议改了学宫的名号,专心办理朝廷会试的出卷事宜,许多先生和弟子觉得丘先生治理下的学宫,变成了朝廷皇家专制思想的工具,不再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纷纷离开了学宫,即便丘先生讲了‘不治而议论’的理念,学宫的人数和地位还是一落千丈。又历经了安元之乱,即便到了昭帝昼帝年间,武帝对学宫的禁令依旧没有废除,学宫弟子极度锐减,再无过往的辉煌与荣光了。从那以后丘先生便很少露出笑容了,现在学宫里就剩下一群老头子对酒高歌,相互吹嘘度日,倒也过得不错”
王北巅发现孟二没有丝毫要停下的念头,赶紧用元识打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