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他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有跟他回应的,他冲人家笑笑,没有回应的,他就继续看,一边看还不忘剥瓣桔子塞到嘴里吃,欢喜的样子好像是娶了孙媳妇,而他正端坐正堂等待孙子孙媳妇的敬酒。
几招下来,老道就看出黑大个打不过老僧的徒弟,为什么,什么也不为,就是感觉功力差那么一点点,这个一点点有可能是对敌经验,也有可能是天赋,同样的师父,同样的武功套路,有的人厉害,有的人不厉害,就像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有人当状元,有人大笨蛋。
陈罗春胜了,在老道看来,他应该十招之前就应该胜的,那招他的气力不逮的缘故,并没有发挥出那招的精髓出来,结果就是被对方堪堪避过,反倒一个回肘,逼迫他不得不多用了好几招才扳回局面。
第一场的比试以陈罗春的胜出告终,他洋洋自得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明眼人都已经看出,他也是强弩之末了,不过总归胜了,哪怕残胜,终归是胜了。
老道知道,这场武林大会大面局小安会第一,因为他试过小安的功夫,这小子的进步远超他的意料,可以说给了他太多的惊喜,由此他也愈加佩服苗南拳,佩服他的眼光独到,竟然发现小安是个罕见的练武的好苗子。神童,文的行未必武的行,而小安却是文武全才,三岁即可背诵百家姓千字文,练起武来甚至比念书还用功。老道知道,这小子未来的成就不可估量。
第二对上场的是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壮汉子,一个叫王春才,一个叫程永梁。
两人按照规矩打过招呼,然后二话不说就打斗起来,谁都想赢,谁都怕输,所以一上来都是厉害杀招,意图立马拿下对方。第一局已经有人打样,谁都不想被对方拖死。可是对方哪有那么好拿下的,水平都差不多,能代表几大门派的青年才俊没有一个弱者,所以,两人打到百十余招还是不分胜负。正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你半斤我八两。
小安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他一边观看一边暗自揣摩,竟然也得到不同寻常的感悟,高手就是这样,能从对方的招式中寻找不足,然后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让这招更完善,更强大。
打到一百二十余招时,程永梁故意卖了个破绽,引诱王春才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