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来办,拉几个小姐妹一块自己来建立,也不是非得办文学社吧?
我想办一家茶社,你们谁若是喜欢点茶,尽可一起来!”
“我与我家堂姐都喜欢焚香,建立一家品香社,谁愿一起?”
“我!”
“我也来。”
“这样是不是太不务正业了一些?”一位三十多的夫人看向谢宁,想问她的意见。
“夫人过虑了,便是文社,也只是大家志趣相投,然后才创立的一个交流之地,而其他茶社、品香社等的亦如此,只要志趣相投,又有何不可呢?”
琴棋书画、煎茶焚香等等本就是她们自身的一项技艺能力,社团能够给她们一个更好的交流地,也能给她们多一点点勇气。
写书,也并非只有诗词歌赋,就是写该如何弹琴、下棋、书写、点茶、焚香等等都行,不管是什么,属于她们的色彩都会留在历史的画卷中。
谢宁微微颔首,然后抬脚上了马车。
在离开前还是掀开窗帘看了一眼她们的面孔,谢宁眸色软了些许,女官只是给予她们的一个选择,是选择在家相夫教子也好,选择出门做工、跑生意、当官也罢,这都是一种选择。
并不能说自己选择了这一条路,那选择另外一条路的人就是不对的,是需要批判的。
自己的选择和世俗以及他人强压进行的抉择不一样。
马车碾过青石板,细雨打在车棚上,构成一篇不规则乐章,谢宁从旁边的格子里拿出一张白纸,然后磨墨开始沉思。
由贺家建立的文社以及女性自发写作的行为让她颇受感触,可这基本上是属于上层文化精英阶层的女子才能接触到的。
而这股风能刮到下层吗?又该如何全方面的进行普及?
清絮见谢宁提起了笔,然后连忙接过砚台,继续磨墨,一旁的清乐则是点了灯,让马车内更亮一些。
虽然是白日,可外面在下雨,窗帘放下来后就有些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