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气象 > 第285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3)
岭南、西川屡遭南诏侵袭,数十万大军辗转奔波于万里边疆。
打仗打的就是钱!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自然全都转嫁到了百姓身上。
一边是豪门巨户挥金如土,一边是贫苦百姓衣食无着!
就在这种背景下,宦官拥立唐懿宗的幼子,年仅十二岁的普王李儇即位,史称唐僖宗。
懿宗死时年已四十,当然不可能就这一个儿子。宦官们为什么非要拥立年龄最小的李儇,而不是稍大一些的长君呢?自然是方便他们驾驭。
因此,僖宗自登基那天起,便注定了要沦为宦官手中的工具。
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沉重的铁律:
一个王朝越是在它即将覆灭、治理混乱的后期,越是天灾频仍!天灾好过,人祸难挨!
从咸通十四年(873年)起,关东地区爆发了严重旱灾,自虢州(今河南灵宝)至渤海广袤的土地上,麦子仅有丰年一半收成。饥饿的百姓只能将莲子碾磨成粉当面,采集槐叶当菜勉强果腹充饥。
乾符二年(875年)七月,漫天飞舞的蝗虫,从东向西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就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各级官员不仅没有想办法帮助灾民度过饥荒,反而继续强迫百姓缴纳各种苛捐杂税,稍不如意就是鞭打脚踢。百姓把房梁拆了卖柴,把老婆孩子卖了换钱,都不够这些官吏塞牙缝。
京兆尹杨知至居然向朝廷上奏:“蝗虫飞入国都周边,没有吃掉庄稼,全都抱在荆棘上死了!”
如此荒唐的混账话,宰相们居然还要拍手庆贺!
在一众朝臣的集体无视与冷漠下,许多地方饿殍千里,仿若人间地狱。
唐僖宗年幼,又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毫不知情,国家大政全部交由群臣办理。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与权势滔天的宦官们为了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罔顾百姓生死。
阉宦田令孜原为僖宗做普王时的马坊使(管马的),从小看着僖宗长大,僖宗对他十分依赖,称他“阿父”。
即位后,田令孜先是出任知枢密(宫禁内掌管国家机密事务的宦官),不久又提拔为神策军中尉(禁军司令,唐德宗时由宦官担任),成为举手翻天的权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