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
十月份,乌重胤自横海以南发起进攻,数次击败李同捷,打得李同捷打不着北。只可惜乌重胤此时已近七旬,在戎马倥偬中不幸染疾,十一月初八于军中病逝。
朝廷只得临时换帅,紧急用保义军(河南三门峡、陕西潼关等地)节度使李寰接替乌重胤。
李寰是横海故将,曾于长庆二年(822年)与另外一位将领傅良弼率军坚守博野,抵抗卢龙、成德两镇进攻,因功被朝廷重用,逐步提拔为节度使。
谁知官一当大人就变了,李寰早没了过往那种强敌环绕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眼中只剩下利益。他一到任就拥兵不前,只知向朝廷索取钱粮。就这样混了大半年,寸土未取、寸功未立。
文宗一气之下将他迁任夏绥(陕甘交界地区)节度使,把他曾经的战友、原夏绥节度使傅良弼调整到横海。不幸的是,傅良弼未出陕西就病死途中。
横海战场如同施了魔咒一般,谁来谁倒霉!
没办法,文宗只得委派左金吾大将军李佑出任横海节度使。李佑出自原淮西军,宪宗时曾跟随叛藩吴元济对抗朝廷,被名将李愬收降,在雪夜下蔡州一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朝中为数不多还能打仗的将领。
南线这边频繁换帅,北线也是变故不断。
先是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想要支援李同捷,在其子史唐的力劝下回心转意,派兵二万五千人,在史唐和都知兵马使齐志绍率领下赶赴德州讨伐李同捷。
紧接着成德节度使王庭凑因资助李同捷粮草物资,被文宗撤销一切职务,王庭凑挑唆齐志绍杀掉史氏父子,自领节度使。
齐志绍遂率本部两万人马回军进逼魏州(河北魏县,魏博军府治所),史宪诚向朝廷告急。文宗令义成(河南郑州、滑县)节度使李听率军支援。
太和三年(829年),战场局势开始向着有利方向转变。
正月,李听与史唐合兵一处击破齐志绍,齐志绍带领残部逃奔镇州,投靠王庭凑。
卢龙节度使李载义从现在的天津方向,向沧州发起进攻,一举攻破长芦县(古县名,位沧州西侧),威逼沧州。
二月份,横海节度使李佑率军击败李同捷,向德州发展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