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他们的战斗力可就不那么灵光了。
吴元济是个纨绔,没他爹那么硬气。打了几次败仗就有些心虚,急忙派出使者分赴成德、淄青,找王承宗、李师道求援。
同为刺儿头藩镇,王、李二人自然鼎力支持。他们数次联名给宪宗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却被宪宗一口回绝。
王承宗刚被朝廷收拾过一回,且南有魏博监视、北有幽州觊觎,自顾尚且不睱,确实没有胆量与精力搞出多大动静,只能在口头上声援一下。
李师道则不同,他与上任节度使李师古同为李纳之子,但因庶出,自小在民间长大,好东西没学多少,沾染了一身浪荡气。加之淄青军坐拥十五州,拥兵十余万,财大气粗、实力强劲,倒是颇有些想法。
他高薪豢养了数十名江湖刺客,有人向他提议,一把火烧了河阴转运院。
河阴转运院位于现在的河南荥阳,是朝廷在关东一带设置的大型仓储中心,里面存放着大量从江、淮运送的粮食物资,一旦焚毁,必将影响朝廷军队的衣食供应。
还有人提议,从东都洛阳招募数百名流氓,在城内放火捣乱,逼迫朝廷分兵救援,以期收到支援淮西的奇效。
李师道大喜过望,当即安排落实。
三月份,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数十名强盗突然偷袭河阴转运院,杀死杀伤仓库卫士十余人,而后一把火焚毁了价值三十余万缗的布匹,以及三万余斛——约为4500吨——的粮食,损失极其惨重!
这件大案是谁做的!谁有这么大的胆子!下一步还会怎样!
上述问题把京城上下搅扰得恐慌不已,上疏请求停战的大臣络绎不绝。
宪宗显然被这种无底线的做法惹恼了,无论谁说就是不准!坚决打到底!
时光匆匆,转眼进入五月。征讨淮西之战的局面仍未能有太大改观。焦急之下,宪宗委派御史中丞裴度赴前线督战。
裴度,字中立,山西闻喜人,出自河东裴氏,有勇有谋,是中唐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后,回到朝中向宪宗做了系统汇报,得出的结论是朝廷必胜、淮西必败!同时,在对前线将领的甄别评估中,他高度称赞了李光颜,认为李光颜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