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调整了怕引发动乱,还是让他做的好。
李绛不肯妥协,据理力争:“卢从史当年担任节帅,不是出自朝廷,所以成了叛逆。现在因为乌重胤执掌兵权,就要任命他为节帅,同样不是出自朝廷本意,那和卢从史又有什么不同!让乌重胤出任河阳节帅,对他已是意外惊喜,他又怎会违抗命令!昭义军中与乌重胤同级的将领很多,他们一定不愿接受乌重胤节制,听到他调往外地,众人心中才会安稳,完全无须担忧他们作乱!”
宪宗终于听进去了李绛的劝谏,下令让乌重胤做河阳节度使,调任孟元阳出任昭义节度使。
【07】
折腾完了昭义军的事,已是六月中旬!
翰林学士白居易第二次呈递奏疏,再次劝宪宗停战撤军。
宪宗继任后,遇有军国大事都会与翰林学士商议谋划。
白居易上疏前,宪宗已有近一个月没有接见众学士。李绛上疏道:“臣等吃饱了不干活,对臣来说是件好事,对陛下来说未必是好事!陛下开诚布公的接受谏言,实在是天下福分,也是臣等的荣幸!”
宪宗大笔一挥,批示道:“明日在鄜德殿召见你们,共议国事!”
第二天一早,白居易抢先发言,可能是情绪过于激动,他竟然说出“陛下错”这句大不敬的话,宪宗当时就板下脸拂袖而去。事后,宪宗交代李绛:“白居易这样的小官,竟敢口出不逊,必须让他离开翰林院!”
李绛劝道:“陛下能听得进真话,群臣才敢毫无隐瞒。居易说话虽欠考虑,但他意在向您尽忠。陛下如果加罪,臣恐怕今后没人再敢轻易进言,这可不是掌握实情、彰显圣德的做法。”
宪宗采纳了李绛意见,对白居易一如往常。
七月初二,打了半年多的王承宗也坚持不下去了,遣使到朝廷解释,把他起兵作乱的事归结为卢从史的挑拨离间。现在知道错了,恳请朝廷给个机会。淄青李师道等人也相继上表,请求朝廷赦免王承宗。
这就等于给了宪宗一个台阶,宪宗随即颁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将德、棣二州归还成德,同时诏令参战各军返归本镇。
九月初二,吐突承璀回到长安。不仅没有受到半点指责,反而继续担任左卫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