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收拾他易如反掌!臣听说神策军使高崇文智勇无双,希望陛下用他为帅,同时不要设置监军,让他自由指挥军队,刘辟一定束手就擒!”
本就倾向征讨的宪宗看到杜黄裳如此笃定,当即予以采纳。翰林学士李吉甫也与杜黄裳意见相同,极力劝谏宪宗出兵,由此得到宪宗器重。
正月二十三日,宪宗诏令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带领五千步骑兵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率两千步骑兵作后军,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配合下讨伐刘辟。
当时,朝中有名望且久经战阵的宿将很多,他们都认为自己会是伐蜀首选。待到诏令下达,用高崇文为帅,均大感讶异!
其实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劳,高崇文虽称不上凤毛麟角,至少也能名列前茅。
从资历看,他于安史之乱前就已加入平卢军,跟随李忠臣出镇淮西,现已六十有余,无论放到哪个年代,也堪称是资深老将。
从功劳看,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兵临长安,代宗李豫逃往陕州避难,高崇文奉命救驾,护送代宗返京。之后相续参与讨伐叛藩周智光、李灵曜、梁崇义之战,常率偏师出任前锋,功冠诸军。
德宗贞元年间,高崇文跟随时任神策军行营节度使的韩全义镇守长武,在佛堂原(今甘肃宁县一带)大破吐蕃,受封渤海郡王。
以这样的功绩出任主帅仍遭质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没有以主帅身份节制一方的经历;二是受到辅佐韩全义这位行败军之将的影响。
如果不是宰相杜黄裳极力引荐,也就不会有他扬名青史的高光时刻!
高崇文接到诏令,稍经准备即刻整军从驻地长武出发。
正月二十九日,高崇文、李元奕分别自斜谷道、骆谷道入蜀,共同开赴梓州(今四川三台)。
高崇文治军严整,经过兴元时(今陕西汉中一带),所部一位士卒在旅店吃饭弄折了客店筷子,竟被他当众斩首。
唐军昼夜兼程,刘辟也没闲着,在唐军赶来之前攻陷了梓州,擒获东川节度使李康。
二月份,另一路唐军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率领下,向叛军发起进攻,一举夺占入川要地剑州(今四川剑阁),斩杀叛军刺史文德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