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堵塞陛下耳目!”
“臣子的生死取决于陛下您的喜怒,天底下敢于向陛下反映真实情况的能有几人!即便有向您进言的,恐怕也都心存畏惧,生怕哪句话会触犯到您,对奏疏百般修改。待呈报到您那里,他原想表达的意思还能剩下十分之二三就不错了!所以君王孜孜不倦的让谏官进言,还怕他们不敢讲,何况要加罪他们!如果这样做,那就形同于堵塞言路,恐怕不是江山社稷的福分!”
宪宗欣然允诺,没有贬黜谏官!
【03】
纵观大唐历任帝王,性格虽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呈现出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以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果决型人格,一种是以高宗李治为代表的柔弱型人格。
太宗、玄宗、肃宗、德宗基本属于前一类型,主要特征是脾气急躁,做事干练,易怒;高宗、中宗、睿宗、代宗、顺宗则属于后一种人格,相对宽和,包容性强。
从宪宗处事风格看,无疑是果决型人格。这种人格在正能量占优时,往往体现的比较清醒,能分清是非,对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可以做出一番开拓性事业。可一旦负能量爆棚,则会猜忌十足,糊涂固执,继位不久的宪宗正处于前一阶段。
德宗留下来的弊政很多,虽然顺宗在八个月内废除了民愤极大的“宫市”“五坊小儿”,但这只触及到了表象,官场上行贿受贿、享乐奢靡的歪风邪气仍在恣意生长。
宪宗一上任就派去巡查江淮的钦差大臣潘孟阳,把这次差事当成了公费旅游的大好时机,仅仆从就带了三百多人。一路上游山玩水、好吃好喝,还大肆收受地方官员送来的贿赂,哪管百姓是死是活!
由于他过于高调张扬,很快传到了宪宗耳中。宪宗召他回朝,免去了他度支、盐铁转运副使的职务,平调为大理卿。
唐时对贪腐高官的处理远不似造反作乱那么严重,只要与政治不沾边,最多不过贬个一、两职而已。宪宗这样处置,已经算是可以了。
中书省九品小吏滑涣官职虽微,却是省中“老油条”,与负责传旨的宦官刘光琦关系很好。宰相们商定的事一旦与刘光琦有所偏差,刘光琦便指使滑涣去转达他的意思,通常能达成所愿。连杜佑、郑絪这样的老臣都对滑涣客客气气,不敢开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