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气象 > 第187章 宪宗即位,终于等来了中兴明君(上)(3/9)
:“当年太宗让王珪、魏徵担任谏官,时刻陪伴左右。但凡有三品以上官员奏报国事,都会安排一名谏官跟随,以便随时纠正过失,天下因此得以大治!”

    “反观如今,谏官既无法得到单独召见,也没有参预朝政的机会,每天只是与普通官员一样,列队朝见而已。愿陛下能经常在延英殿面见谏官,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仅仅将他们放到谏官位置上,却又疏远他们!”

    不久,又上疏指出:“有人讲实话,敢于讲真话,是天下大治的预兆!当初孙伏伽因一件小事劝谏,让太宗大喜过望,重重赏赐了他。所以在那个时代,朝臣只怕自己意见提的不够深入,根本不用考虑触犯禁忌。陛下继位已近一年,还没听说有谁像孙伏伽那样受到赏赐。臣等身为谏官,一直得不到召见。每次站到官员队列里,弯腰低首连大气都不敢喘,哪有闲暇去评价朝政得失!我们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地位疏远的大臣!”

    元稹又针对贞元年间,王伾、王叔文依靠取媚太子李诵得宠,在其继位后几乎扰乱天下的事进谏,劝宪宗早点挑选德才兼优的饱学之士辅导各位皇子。

    元稹这三次上疏,精准把握住了宪宗的关切,宪宗对他极为欣赏,经常向他询问国事。

    与元稹刻意为之的做法不同,白居易平时喜欢通过写诗的方式反映时政,他的诗受众很广,甚至有百余篇流传到了深宫。宪宗读后大喜,将他提拔为翰林学士,直接参预朝政。

    元和二年(807年)正月,七十二岁高龄的宰相杜佑告老还乡,郑馀庆也因受奸人所害,改为太子宾客。

    杜黄裳辅佐宪宗平定西川叛藩刘辟,有经世济民的大才,却不太关注朝堂上的礼仪小节。出于保护,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他的优长,宪宗让他以宰相身份出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

    与此同时,升任户部侍郎武元衡、翰林学士李吉甫为宰相!

    李吉甫接到诏令,感动的涕泪横流,哽咽着对中书舍人裴垍说:“想我流落江、淮十五年无人过问,没想到圣恩如此浩荡!身为宰臣,报答皇恩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举荐贤才。但是年轻一代的官员,我认识的很少。你向来眼光独到,如有这方面的资源,希望能毫不保留的推荐给我。”

    裴垍当即写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