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气象 > 第180章 混乱的藩镇(2)振荡的昭义军(3/4)
  王虔休在战场上虽未占到什么优势,但他毕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节度使,代表着法理与秩序,背后有朝廷支持。而元谊的地位则比较尴尬,虽未公开宣布造反,但行为已无异于叛乱。经过长时间的对抗消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元谊有些吃不消了!

    贞元十二月(796年)正月初七,元谊、石定蕃带着五千洺州兵,以及一万多家属逃奔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德宗见他让出洺州,也不再深究,交代魏博节度使田绪好生安置。

    历经三个年头的对抗,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和了稀泥,谁对谁错不知道!

    如果说元谊代表非正义,那么他违背朝廷的罪行无人过问,岂不说明只要手头有兵,就可以和朝廷叫板!

    一次次的破窗效应,让整个大唐都充斥在是非颠倒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下,是非对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刀有枪有军队!

    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王虔休病故。

    诏令河阳、怀州节度使李元淳继任昭义军节度使。

    李元淳原名李长荣,既是皇室宗亲,也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他曾跟随名将李光弼剿灭浙东乱匪袁晃,又因建中年间与李希烈作战有功,获封祁连郡王,赐名李元淳,可以说是出身好、能力强、威信高。以他的资历,昭义将士自然无人不服。在他治下的近五年时间里,先后开垦屯田八十多处,昭义军军心稳定、生活富足。

    贞元二十年(804年)六月,李元淳病故。

    此时的德宗更加懈于政务,他不相信群臣眼光,自己也懒得去挑合适人选,索性派一名宦官使者带着空白任命书前往潞州。让昭义军自行推荐人选,只要全体同意即刻颁授命令。

    大将来希皓在军中一直很得人心,使者把任命书交给他,他却不愿当,对着众人道:“从我昭义军中挑选,按资历应当是我,但我自感能力欠缺,实在不能胜任。朝廷即使任命一束草为节度使,我也坚决听命。”

    这种主动让贤的局面在当时实属少见,使者有些为难的说:“我当面接受陛下圣旨,只让从本军中选拔大将担任节帅,不从其他地方派人过来。”

    这时兵马使卢从史站了出来,毛遂自荐道:“如果来大夫不肯受诏,从史恳求暂时管理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