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城下,叛军正在攻城。一个头目见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以为是当地百姓,将他抓起来赶到城下填埋堑壕。
张韶趁人不备,越过堑壕拼命跑到城下,向守城唐军高喊:“我是朔方使者,援军就要到了!”
城上守军急忙坠下绳索拉他上来,叛军纷纷放箭射击,待到缒上城楼他已身中数箭,忍痛取出密封在蜡丸中的奏章。德宗大喜过望,让人抬着重伤的张韶绕城一周,满城欢声雷动!
十一月二十日,李怀光兵至礼泉(陕西礼泉县),击败朱泚的一支驻防部队,距奉天已不足四十里。
朱泚得闻此事,知道朔方军战斗力极为强悍,再打下去凶多吉少。只得解除包围,逃归长安。
一场惊心动魄、历时月余的奉天保卫战就此落下帷幕!城内群臣普遍认为,如果李怀光再晚来三天,奉天定被朱泚所破。
这场保卫战,唐军在兵力薄弱、物资匮乏、准备仓促的情况下,表现堪称完美!
不论是德宗、太子还是守城将士,大家有难同当、团结一致,拉近了君臣间的距离。事后,参与奉天靖难的官员大都得到重用,恐怕与这段共经生死的过往不无关系。
威胁解除,城内百官纷纷向德宗庆贺。来自各地的贡赋相继运来,君臣日子慢慢好转起来。
朱泚逃回长安,一门心思放在加强城防上。他一向有轻财好施的名声,守着朝廷府库内金银财宝大方赏给左右将士。对滞留在京城的文武百官,无论是降了的还是不降,其月俸、口粮都一如往常按时供应。加上其它各类杂支,每天都是一笔巨大花销。就这么可着劲的造,待到长安收复,库中财物仍有节余,可见当时盘剥之剧!
一天,朱泚与一名亲信闲聊。他问朱泚,为什么当时不把乾陵毁掉。朱泚悠悠的说:“我毕竟曾是大唐官员,怎能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
那人又说:“我们现在官员奇缺,城中有许多前唐官员在家里闲着,不如派兵把他们抓来任职做事。”
朱泚答:“这样做只会让人害怕,即便抓来也没什么用。有愿干的我们就让他干,哪里有挨门求人作官的道理!”
朱泚这位大秦皇帝看似风光,其实做的并不舒服。且不说被唐军压制于长安一隅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