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这一道理,他力劝杨炎如今边境空虚,暂时不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去招惹吐蕃。一番为国为民的恳切之言,到了杨炎那里却成了与他作对的刻意拖延。
此时的杨炎正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眼里怎能容的了沙子。本着不换脑子就换人的原则,把段秀实调入朝中担任司农卿(类似于农业部),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兼管泾原,泾原留后刘文喜为节度副使。
为了防止泾原驻军不听指挥,杨炎派出两位军功宰相朱泚、崔宁,让他们各率万余人前往泾州,打着辅助修城的名义督导泾原军民收拾行装赶赴原州。
李怀光,本姓茹,祖先是柔然人,从渤海郡(古国名,靺鞨人所建,在今东北吉林一带)迁移到幽州,其父茹常是朔方军将领,累功获赐李姓。
李怀光自小加入军旅,因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得到郭子仪赏识,将他作为后备人才着力培养。
他曾长期率军抗击吐蕃,屡战屡胜,打的吐蕃闻风丧胆。他为人刻薄严厉不讲情面,又极端的自负固执,心胸狭隘认死理,刚刚做上节度使不久,就借故杀掉了温儒雅等五名不太肯听招呼的元老宿将,手下一众将士都很怕他,这一性格特点也导致了他后来的人生悲剧。
朝廷命令下到泾州,这些在段节度领导下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的大兵们不干了,纷纷吐槽说,我们为国家守护西大门已有十数年之久,一开始在邠州(今陕西彬州)有田有地,朝廷非把我们迁到泾州(甘肃泾川),驻守这块不毛之地。
现在好不容易把泾州建好,站稳了脚跟,你们又要让我们到吐蕃占据的原州修城,我们这是招谁惹谁了!
如果段秀实还在,肯定会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他们听从指挥。可惜的是他被调走了,朔方军的李怀光要当他们的主帅。
这一消息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兵们彻底不干了!李怀光是什么人,一上任就连杀五员老将,人家犯了啥错,不就是曾经得罪过他吗!他要是来了,我们这些没人疼、少人爱,又无权无势的小喽罗,还不都得让他杀光。
于是,抱怨转变为恐惧,又升格成浓浓的恨意,野火燎原般布满了泾原军民的心。
留后刘文喜是土生土长的泾原将领,段秀实走了,李怀光没来,现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