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他本人虽长年管钱管物却极为廉洁,在朝野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代宗时,刘晏与杨炎都曾受过元载举荐,也都曾同在吏部任职,刘晏是一把手吏部尚书,杨炎是他的副手吏部侍郎,两人因三观不合时有分歧。
元载事发,代宗让刘晏调查,刘晏奉命秉公办理,元载因罪赐死。这本是很正常的事,说明刘晏没有以私恩取代国法,杨炎却认为刘晏恩将仇报落井下石,一直含恨于心。荣登相位后,便着手构陷刘晏。刘晏是正人君子律己甚严,在个人操守方面基本寻不到毛病,怎样才能让德宗对刘晏这样的贤良之臣顿起杀心呢?
杨炎久在仕途,清楚德宗有三大“逆鳞”不容触碰:一是母亲沈太后,前面讲过沈太后在安史之乱时跑丢了,他爹代宗又喜欢上了独孤氏,对此德宗很忌讳;二是回纥,他曾在回纥当人质,过了段担惊受怕的日子;三是宝座不允他人觊觎。
于是杨炎阴险的借助兵部侍郎黎干、权宦刘忠翼谋逆事件,让人散布谣言,诬陷刘晏曾秘密劝代宗立独孤氏为皇后。
为了把戏演真,杨炎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找到德宗,先痛哭流涕地表演了一番,然后义正严辞地说:“臣刚刚得知刘晏是黎干和刘忠翼的同党,臣作为宰相却不能讨伐他们替您出气,真是罪该万死啊!”
可能是演得有些过吧,德宗并没有表态。幸好崔佑甫当时还在世,劝德宗不要因未经证实的谣言去怀疑一个好人。崔佑甫的话在德宗心里极有份量,德宗可能是让杨炎煽动的有了些怀疑,但碍于崔佑甫也没再追究。
杨炎见这招不灵忙使下招,劝德宗将临时设置的转运使、盐铁使、青苗使等机构全部罢免,其所管事务交由尚书省职能部门统管,这本身就是尚书省的职责,没必要再增设一套班子。
杨炎为什么这样提呢?这些临时设置的机构都是由刘晏一人负责,撤掉就等于收走了刘晏的权力。德宗看他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何况听着似乎也有些道理,就采纳了这一意见。杨炎随即找了个刘晏奏事不实的理由,将他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
建中元年(780年)六月,崔佑甫病故,失去制衡的杨炎再没了顾忌,开始疯狂报复。
他指使荆南(湖北省中部)节度使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