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在制度上保证了国家赋税从收入保管到支出使用,全过程都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中。
肃宗执政晚期,理财能臣第五琦担任度支和盐铁使,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负责官办盐、铁的生产与专卖。
当时京城有许多诸如马璘、郭子仪这样于国有功、权势滔天的大将,他们打着保障作战的名义索要钱财物资,第五琦谁也得罪不起,索性奏请肃宗将本应由六部共管的左藏库 财物,全部转移到了归皇帝私人所有的大盈内库。
大盈内库主要供皇帝宫廷享乐及赏赐之用,由宫中宦官掌握,开支、使用无需经任何部门审核,全凭皇帝一句话。
皇帝自然乐于这样,以前用钱、用物既得顾及宰相脸色,又要走流程,很不方便。现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多好!全国财政收入就这样光明正大的成了皇帝私产。代宗即位后也一直装糊涂,没把国库财物管理权交还职能部门。
这种非正常状态一直持续了二十年,其间经手宦官达三百多人。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取利,彼此袒护着牢牢把持住这块肥肉,已然形成了一条根深蒂固的利益链。
杨炎熟知经济自是明白个中道理,国库不归国有,他这宰相还有什么权力!但是这么大一块肥肉,宦官们肯吐出来吗!
杨炎肯通过细致观察,感受到了刚刚即位、正值壮年的德宗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蓬勃心态,也敏锐察觉到了德宗想要收拾宦官、惩治贪腐的决心!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找到德宗,诚恳地向德宗建言,赋税收入是国家根本,直接关乎万民生存和社稷安危,历朝历代都由重臣严格监督审核,但即便如此还时常出现账目不清、监守自盗的行为。
现在却交由宦官管理,职能部门完全插不上手,国家财富白白落入这些刑余之人手中,您难道不心疼啊!为政的危害还有比这更大的吗!应当按照原有制度,把国库划归职能部门,宫中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让职能部门如数拨付内库。只有这样,我们的政令才能下行啊!
这番义正言辞的话打动了德宗,他当即下旨,将天下财赋重新划归左藏库,每年从上贡的物品中遴选三千至五千匹精帛送入大盈库供皇室开销。
这件久拖不决的国家大事仅凭杨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