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活下去且还要像个正常人那样活的好,谁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就消灭谁!
代宗时期,宦官已全面介入朝廷事务,地方藩镇都派驻有朝廷的监军宦官,打探藩镇动向,参与军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李辅国因在灵武力劝肃宗称帝,之后又拥立代宗有功,成了大唐第一个封王的权宦,一度权倾朝野。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大小宦官贪污的贪污、弄权的弄权,把朝廷上下搅的乌烟瘴气。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因平叛有功,朝廷派一个叫马承倩的小宦官到他那里去宣布表彰命令。一系列程序走完,李宝臣在马承倩将要返朝时,亲自过来送给他数百匹细绢。
马承倩觉得礼物太薄,竟然当着李宝臣一众将士的面,把这些细绢扔了出去,还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弄的李宝臣老脸通红无比尴尬。
要知道李宝臣当年也算号人物,做过安禄山养子,曾率十八名骑兵突袭太原,众目睽睽之下劫走了太原尹。就是这么一位百战宿将,愣是被一个小宦官搞得下不来台,可想而知宦官在当时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导致阉人当权的原因很简单,皇帝还是小孩子时就成长于深宫,由阉人贴身照顾,自然有份亲近感在内。上位后,相较朝堂上自以为是的文臣和飞扬跋扈的武将,还是貌似奴颜卑微的阉人好使唤。
【03】内忧重重之文官窝里斗
文人相轻,自古至今概莫能外。大唐时期,入仕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门荫;二是科举。
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到了唐朝虽已没落,但特权思想在整个社会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初唐时期,百废俱兴吏治清明,大家都团结在皇帝周围拼搏进取,基本不存在弄权和党争的可能。太平日子过得久了,第一代领导人慢慢老去,权贵集团不断产生,官二代、官三代甚至官n代,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官场上的普遍现象。
科举制起于隋文帝,唐朝全盘接收并在制度和程序上做了规范。这项制度绝对是伟大创举,怎么高抬都不为过,因为它给了寒门阶层一个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使唯才是举在现实中成为可能。
俗话讲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两种不同的准入渠道势必产生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