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原谅了这一行为,让宰相王缙兼任卢龙节度使,朱希彩为留后。
七月初四,王缙到幽州视察,朱希彩统带全副武装的军队前出迎接。王缙倒是没给大唐宰相丢脸,始终神态安然,毫无畏惧之色。朱希彩佩服之下,对他非常恭敬。王缙在幽州小住了几天,知道以自己的力量无法控制朱希彩,便返回朝廷复命。不久,代宗正式任命朱希彩为卢龙节度使。
八月份,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病故。因郭子仪正在统军与吐蕃交战,朝廷无人可派,只得再次让王缙兼任河东节度使,赶赴太原稳住当地局势。
王缙出自河东,安史之乱期间又曾协助李光弼保卫太原,在河东有着不少资源与人脉。河东兵马使王无纵、张奉璋居功自傲,认为王缙不过是书生一个,没把他放在眼里,经常违背军令。
王缙奉诏发兵赴盐州(今宁夏吴忠盐池县)执行防秋任务,指派王无纵、张奉璋带领三千士卒前往戍防。张奉璋逗留不进,王无纵假托有事擅自进入太原城。王缙立即将两人擒获,连同他们的七名同党一并斩首示众,河东军府这才安定下来。
中唐时期的藩镇节度使调整,不是朝廷一纸诏令就能解决的事,通常都要经过血腥杀戮才能产生,只有手腕足够强硬的狠人才能慑服军心。因此,后来的节度使往往都是带兵的武将。
【07】
宰相元载专权自重,王缙、杜鸿渐都附和于他,名义上是三人班底,实则是元载一人说了算。
元载及其家人都很贪婪,利用手中权力大行方便之门。他担心奏事官在向代宗汇报时揭发他的丑行,便以层层把关为由,奏请代宗:“百官奏事应先向其长官报告,再由其长官报告宰相,然后才可上奏。”
代宗批准后,他又拿着代宗的批示告谕百官:“近来各部奏事的人太多,且奏疏大多质量不高、胡说八道,因此各级要加强把关,由长官、宰相审核后方可上奏!”
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认为:“郎官、御史是陛下耳目。奏事先向宰相汇报,这不等于遮住了自己的耳目!陛下如果担心群臣会有谗言诋毁,完全可以察看他们所说是真是假!查出是假,立即处死;查出是真,给予奖励!”
“现在这种做法,只会让天下认为陛下倦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