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当成耳旁风,只听祸国奸臣杨国忠的忽悠。
绝望之下,他豪气全无,跪下来乞求说:“是臣错了,臣有眼不识圣人!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复,李光弼占据常山,李只据有东平(今山东泰安辖县),鲁炅驻守南阳。陛下若能留臣一条命,臣只须片纸一张,就能让他们开城归降。”
安禄山大喜,当即任命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享受大燕国宰相待遇。
安禄山又把眼光望向火拔归仁,面色冷然的说:“你背叛主公,不忠不义。像你这样的人,留着何用。”左右卫士一拥而上,将火拔归仁拖出斩首。
火拔归仁曾经也是叱诧四方的沙场名将,早知如此,何不力战而亡,好歹落个忠烈名声!
哥舒翰写信招抚李光弼等人,不但没起半点效果,反倒引来一片斥责。安禄山见他已经没用,也懒得再动手杀他,把他囚禁看押起来。后来安庆绪败走洛阳前,派人处死了他。
这一战的罪魁祸首,自然非唐玄宗、杨国忠莫属。但哥舒翰作为战役指挥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哥舒翰作风硬朗、擅打硬仗,在明明知道敌军设伏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打的谨慎、稳妥,甚至保守一些。即便作战不力,也可凭借兵力优势且战且退,有序撤入潼关继续组织坚守。
可他仍然沿用惯常战法,一味猛冲猛打,结果接连中招。在战局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又扔掉陷入混乱的唐军不顾,第一个临阵逃脱,造成唐军大量伤亡。好不容易拼凑而成的二十万家底,折损的只剩八千多人,直接导致潼关沦陷!
哥舒翰从一名边军将领,到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身经大小战斗无数次,一度打的胡骑不敢犯边,是威震西疆的名将。天宝十二载(753年),有边民还曾专门为他作歌称赞:“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俱往矣!那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能斩敌酋于马下,却无力对抗朝中奸臣的诡谲心机。当初的意气风发,变成了现在的英雄迟暮。
对于他来讲,生与死其实并不重要。满腔为国志,却为奸人害,才是他最大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