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普钟”。“钟”为蛮语,意为兄弟,“赞普钟”就是吐蕃国王的兄弟。
合罗凤在国界立下一块石碑,讲明了自己被迫叛唐的经过,并郑重声明:“南诏世代尊奉大唐,接受大唐封赏,后世如果重归大唐,请将此碑出示大唐使者,让他知道叛唐并非出我本意。”
此后,南诏一直与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原本稳固的西南边防变的不再安稳。
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在杨国忠极力斡旋下,鲜于仲通丧师辱国的罪名被轻轻抹去,不但毫发未损,反因立下战功得到褒奖。
营州方向(辽宁朝阳、内蒙赤峰一带),挑衅生事,招来祸端。安禄山自打当了节度使,经常无故进犯契丹,把契丹边民的人头拿来充作军功,用以体现他的价值。
天宝十年(731年)八月,安禄山调动范阳、朔方、河东三镇六万大军,以奚族部落两千骑兵为先锋,兵分三路进讨契丹。
唐军抵达距营州一千余里的土护真水时(今内蒙古老哈河,赤峰、通辽一带),大雨倾盆而下。安禄山率军冒雨昼夜兼行三百余里,直插契丹王庭,契丹军民大惊失色。
因久雨不停,弓弦受潮无法使用。大将何思德劝说安禄山停军休整,不出三天契丹自降。
本来挺好的一条建议,安禄山却认为他扰乱军心,准备将他处死,何思德恳求阵前效命,得到安禄山同意。
悲催的是何思德长的与安禄山实在太像了,契丹人争抢着发起进攻,杀死了他。以为已经除掉了时常祸患他们的罪魁祸首,个个勇气倍增。
打头阵的奚族人调转阵形,与契丹合兵一处夹击唐军。疲惫不堪的唐军彻底失控,在瓢泼大雨下四散溃逃,纷纷倒在契丹人的刀锋之下,死伤无数。
激战中,一支流矢射中安禄山马鞍,他扔掉了彰显身份的头盔,丢弃了靴子,与麾下二十多名骑兵狼狈逃出重围。
回到师州(今辽宁朝阳境),立刻归罪于前来参战的突厥左贤王哥解与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将两人斩首示众。
平卢兵马使史思明逃入山谷躲了二十多天,与收拢到的七百多名散卒返回营州。平卢守将史定方率两千精锐前出迎救安禄山,契丹追兵这才撤军。
此时的安禄山身边将士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