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哪一条坐实了都是轻则流放、重则抄家灭族的大罪。
玄宗对此很重视,专门降下敕书,指派宰相源乾曜、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与崔隐甫等人,共同在御史台审讯张说。
关于一代奸相李林甫的故事后面还要讲,现在我们只须知道他是李唐宗室出身,其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开国名将李叔良。
张说因罪待审,显然已不适合再继续担任宰相。玄宗把以清俭着称,没什么大本事的户部侍郎李元纮提拔为宰相,接替了张说。
源乾曜因封禅一事对张说有了看法,又因张说在任时处处打压他,审讯起来自然丝毫不讲同僚情谊,把小事说成大事,把大事弄的更大,给张说身上安了不少罪名。
眼看就要定罪了,玄宗忽然想起了张说。毕竟君臣一场,张说又曾帮他解决了不少棘手难题,在平定边疆叛乱、裁撤二十万边军、开创募兵制这些利国利民的大事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特别是组织封禅大典,让他得以效仿祖父李治,使大唐声威响彻四方。
这样的治世能臣怎不令他怀念,加上他一向很念旧情,便指派高力士前往狱中探望。
高力士虽是宦官,对玄宗却是发自内心的忠诚。他分得清忠与奸,辩得出善与恶,也清楚谁对大唐、对玄宗有用。张说的遭遇让他深感同情,回来后如实对玄宗禀报:“我看见张宰相蓬头垢面,凄凄惶惶躺在一块破烂席子上,等待治罪。”
玄宗想起张说所立功勋,不禁心生怜悯。高力士也借机劝玄宗网开一面,玄宗随即下令停止审讯,只免去张说的宰相职务,其余官职待遇不变。
张说的幸运在于他身处治世,又遇到了玄宗这样的英明君主,如果换到武周末期,或是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在位,等待他的恐怕除了身首异处,就是流放千里了!
他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二度拜相,开元十四年(726年)四月罢相,在宰相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三年零三个月,论起能力与政绩不输于他的两个前任姚崇、宋璟,但却没能像二人那样入选大唐“四大贤相”之列,恐怕与其品行操守不无关联。
不管怎样,盛世能臣的称号张说是担的起的!玄宗时期的宰相,在他之后除了张九龄名气大些,再也挑不出让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