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左丞杨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十一名大臣,到外地出任刺史。并让宰相、亲王以及各部门主官到城外为他们饯行,赏赐御膳、太常府奏乐、内坊歌伎演出,一系列仪式搞的极为隆重,玄宗还写了首十韵诗勉励他们好好工作、多出政绩。
这样的规模排场,让多数到外地任职的官员倍受鼓舞,但也有少数人例外。
比如尚书左丞杨承令,他就对这次安排很有意见。到了汾州刺史任上一直意气消沉,且时常自言自语的絮叨:“我调到这里是有其他原因的。”言下之意无非埋怨不该让他离开长安,玄宗听后大为恼怒,认为此人境界太低,与朝廷高级官员应有觉悟不相符,一纸诏令把他贬为睦州别驾。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封建帝王,玄宗梦寐以求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统一海内,万邦朝贡;二是泰山封禅,彪炳千秋。
第一件早已实现,大唐疆域之广,举世无双。现在只剩封禅了!
五十多年前的乾封二年(666年)正月,玄宗的祖父李治曾携武则天前往泰山,组织了有唐以来第一次封禅大典。
封禅,是太平盛世的象征。现在的大唐,比五十年前更为强盛,具备了封禅资格!
宰相张说清楚玄宗想法,力劝玄宗封禅。
开元十二年(724年)十一月,张说携百官多次上表,奏请封禅。获得玄宗允准,诏令于明年十一月十日在泰山组织祭祀。
张说首次提出封禅主张时,宰相源乾曜因嫌麻烦,对此持反对态度,由此与张说产生了矛盾。
关于封禅仪式,张说并不担心,有乾封年间的现成经验为参照,他很快草拟完毕呈交玄宗审阅。
他担心的是封禅期间,后突厥会不会借机前来进犯,这才是关乎封禅是否如期举行的大事。他前思后想也没能找出个好办法,于是叫来兵部郎中裴光庭商量。
裴光庭的父亲,是高宗年间三征突厥,又提出张榜公示科举名次,身兼文韬武略的超级牛人,裴行俭!
裴光庭自幼受到家风熏陶,很有一些能力与见识,略作思考后从容答道:“封禅,是宣告成功的大典。如今就要到东岳祭天,却还畏惧戎狄侵扰,恐怕不是昭示盛德的做法!”
张说问:“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