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以及国内各类资源,将会成为唐军的最佳前进基地,不仅可从后方威胁高句丽国都平壤,还可与辽东方向的唐军遥相呼应,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势,攻下高句丽就会易如反掌。
大唐由此开始将进攻高句丽的重心,从袭扰破坏转变到歼灭百济上。
三月初十,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以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身份,奉命统率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
为策应苏定方,高宗还任命新罗国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让其统率新罗军队配合唐军作战。
此时的苏定方刚刚擒获阿史那贺鲁,在李治心中他是除军神李世积外,最为得力的统帅。
八月份,苏定方从成山(山东威海荣成县成山镇)编波渡海,千帆万舰直发百济。登陆后迅速调整队形,向熊津城(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市,位首尔南,距离150公里)发起攻击。没多久熊津城被攻陷,百济战死数千人仓皇逃走。
苏定方指挥唐军从海、陆两个方向,直逼其国都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行军不过二十余里,百济集结全部全力出战,一番惨烈搏杀,百济战死上万人,唐军趁势进入外城。
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带着太子扶余隆逃向北境,唐军随即包围泗沘。国王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领残部坚守。太子扶余隆之子扶余文思见到大势已去,与左右亲信出城投降,城内众多百姓纷纷跟随前往,扶余泰无法阻止。
苏定方下令攻城,唐军将士迅速攀上城墙,大唐旗帜迎风飘扬,百济守军斗志全无,扔掉兵刃跪伏请降,扶余泰在窘迫之下只得出城投降。
逃往北境的扶余义慈、扶余隆,以及百济各地城主也相继请降。
百济原有五部,辖37郡、200城、76万户。高宗下诏,在百济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分别任命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十一月,苏定方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安排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班师凯旋。
高宗在东都洛阳举行了盛大的受俘仪式,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等全部释放。
【04】李治与高句丽的首次碰撞无果而终
消灭了百济,下一个目标就是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