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朱标无奈的说道:
“二弟啊,我发现谁要是成了你的敌人,那将会倒了八辈子血霉,就你这做的事,谁能撑得住?”
朱楷大笑起来:“哈哈,谢谢大哥夸奖!”
……
很快,朱楷和朱标来到了一处田地边。
现在真是禾苗旺盛生长的时候,百姓们不敢有任何怠慢,一个个都忙的直不起腰。
今年风调雨顺,他们都还期待着,今年能是个丰收年。
百姓们干活的同时,心中也在盘算着。
今年的两茬水稻收下来,除了税赋和口粮,自己家还能剩下多少,没几个月就要过年了,他们也想过个有肉吃的好年。
朱标也不多说话,就在旁边看着。
他也不需要多说什么,田里他能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看了许久,朱标感慨万千,对朱楷说道:
“二弟,爹说的对,咱们大明,靠的不是那些士大夫,而是这些百姓,百姓和大明一条心,大明就会日月永照。”
朱楷则回应道:“所以,爹才让你离那些士大夫远一点,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得轻巧,咱大明治国,还得靠他们,要不然咱家凭什么治理好大明?”
朱标说完后,觉得朱元璋的理念中,有一个很大的悖论。
朱元璋要君与百姓共治天下,可士大夫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朱元璋要士大夫和他一条心,共同让百姓过得更好,可士大夫和百姓,本来就是站在对立面的啊。
这还如何是一条心?
隐隐的,朱标的脑海里似乎有一道开关被触碰,但却有些摸不着门路。
朱楷也同样说道:“为官是一条路,百姓们也心有向往,可状元及第后,他们就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享受特殊待遇,所以这中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凭爹这一代,根本改变不了的。”
“是啊……爹太急了啊。”
朱标哪里不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他想留下一个稳定的江山交给朱标,想到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朱标忍不住心中的失落:“也怪我没用,如果我能让爹满意,他也不至于这么着急的去做事。”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