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稳定河内,但没想到,蔡邕刚刚接手河内,当即兴兵两万压进温县,吓得他那便宜儿子躲在温县动弹不得,你说气人不气人?
“岳翁,想必蔡邕早与赵云苟合,此乃小婿失职!”
李儒掌管情报,兼董卓首席智囊,没有发现蔡邕的异常,确实是他的失职。
而现在,蔡邕出任河内太守的危害,比王匡大得多。
首先,蔡邕是海内大儒,在士林拥有极高的声望!从蔡邕入河内短短数日,从者如云就是最好的说明。
要知道之前王匡入河内,一个月才拉起一万河内军,而蔡邕一去河内,马上就拉起两万人,得到河内豪强的鼎力支持,比如豪强韩浩、赵威孙等人纷纷引私兵投入蔡邕麾下。
可见,这就是声望的重要性。
“蔡邕这老竖,本公早晚要将其抽筋剥皮!”
董卓恨蔡邕恨的牙痒痒,亲手推上去的人,回头就反他,真是岂有此理?
“岳翁,蔡邕得到河内大族支持,如今兵势已成,只得先放一边,眼下最大的危机是宜阳的皇甫嵩!”
“不,皇甫嵩等一下再说!”
董卓怒火难平,恨声道:“现在本公虽收拾不了蔡邕那老竖,但周阳小儿竟也敢叛我,来人,将周毖抓起来,本公要剐了他老子!”
李儒没有阻止,若不是周阳反叛,赵云岂能如此轻松逃出雒阳城?
况且他也了解董卓,不杀人是泄不了火气的。
待门外董越躬身应命后,李儒回到刚才的问题,如何解决宜阳的危机。
几天前,李儒就让董卓带着皇帝刘协去宜阳,与皇甫嵩罢战,可董卓考虑了这么多天,依然没结果。
“皇帝不能弄去宜阳!”
这是董卓底线,否决了之前李儒的提议,说道:“经过今日这场变故,皇甫老贼岂能看不出?他是被杨彪等人当了棋子?况且,他的儿子也是死在这群老狗的谋划中,他有什么理由兴兵?”
说到这里,董卓想起一个人,顿了顿道:“吾与皇甫老贼虽然不和,但皇甫坚寿却是本公挚友,想办法给长安的皇甫坚寿送一封信!”
“告诉皇甫坚寿,本公愿与他父亲皇甫老贼摒弃前嫌,同朝为官,并向陛下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