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一位商人猛然叫价:“我出一万贯!”
哎呀,他瞬间把价格推到了一万。
紧接着,又有人高声回应。
“我加五千,两万五千贯!”
陈寒正要提及这个两万五千贯的出价,却见另一个人举起了手:“我出三万贯!”
哗!
朱元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高价惊呆了。
国库空虚,他不得不大量印制货币,但他没料到,这些他瞧不上眼的商人竟如此富有,能一口气捐出三万贯之多。
陈寒觉得有趣的是,尽管大明后期民不聊生,但实际上民间财富丰厚,否则何来资本主义的萌芽呢。
这就意味着百姓富裕,购买力强大。
唯有朝廷,因不征收商业税而贫困潦倒。
那些本应纳税的商人,却逃过了高额赋税。
反倒是不该承受赋税的农民,承受了重压。
因此,商人富有并不稀奇,朱元璋对此感到惊讶。
三万贯还不是顶点!?
陈寒指着那位出价三万贯的掌柜,高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