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曹操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去把荀彧先生请来……”
曹操的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他坚定的面庞。
他轻轻抚过案上的竹简,思绪万千。
宛城的失利,虽然沉重,但也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决心。
他知道,要想一雪前耻,必须从内政和军事两方面着手,同时招纳更多的贤才。
“报!”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卫快步走进书房,双膝跪地,气喘吁吁,“丞相,荀彧先生到了。”
曹操微微一笑,示意亲卫起身:“快请荀彧先生进来。”
不一会儿,荀彧被引进入书房。
荀彧步伐轻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向曹操行礼,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戏谑:“丞相深夜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曹操亲自起身迎接,将荀彧请到案前坐下。
他端起茶盏,慢慢说道:“荀彧先生,今日与你商议的,是我们大魏的未来。”
荀彧点点头,目光炯炯:“丞相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曹操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宛城一战,我虽败北,但我并未气馁。我要重整旗鼓,招纳更多的贤才,增强国力,等待时机,再与刘备一决高下。”
荀彧听得认真,微微点头:“丞相所言极是。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兵力,更在于人才。如今,中原各地贤士众多,丞相何不派人前往各地,广纳贤才,充实我大魏的幕僚?”
曹操目光一亮,拍案而起:“此言甚合我意。我正有此打算。荀彧先生,你可愿担此重任,为我招募贤士?”
荀彧躬身道:“丞相放心,此等重任,嘉自当全力以赴。”
曹操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转向亲卫:“传令下去,即刻派人前往各地,寻找贤才。同时,密切关注刘备集团的动向,任何消息,立刻禀报。”
亲卫领命,迅速离去。
曹操再次坐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这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未来的战斗。
他要让刘备明白,曹操并未输,他只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一举扭转战局。
“丞相,”荀彧轻声问道,“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