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交涉,我们市政府会协助你。
你毕竟是重量级人物,规格高,代表的是维新政府,维新政府后面有日本人的支持,这样才会引起租界当局的重视,交涉才容易成功。
租界易旗一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陈禄部长代表维新政府一出面,与英美法三国领事一交涉,三国就同意了租界易旗。
你亲自出面促成了收回司法管辖权一事,你必然是居功至伟,日本人一定会很欣赏你,必然委以重任,何愁部长一职不是你的呢?
张部长,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呢?”
傅全庵之所以想让张士城出面,其实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好听,是为张士城出谋划策,为他的前途考虑。
他想的是,自己收回租界司法权和越界筑路区域警权这两件事,狠狠打击了山城政府,虽然自己是出了一口恶气,但毫无疑问,必然会遭到山城政府报复。
如果自己亲自出面去交涉这两件事,有可能给军统特工找到刺杀自己的机会,下场就和陈禄一样,他绝对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而张士城是绝佳的人选,一来这本就是司法部的事,二来张士城为了当上部长,也需要这个功劳,怎么会不同意呢?
让张士城去冒这个风险是最合适的,成功了自己也有功劳,还出了一口恶气。没有成功,自己也没有损失,最多死的是张士城,
而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傅全庵心里自然是为自己的计谋洋洋得意,他不相信张士城会不答应,除非他不想当部长,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他甚至想,如果自己是张士城,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毕竟部长的位置太诱人了。
而袁野听了,马上就明白了傅全庵的用意,真是阴险狡诈,用心险恶。
不由的叹服,这个傅全庵真是个人精,看来想利用傅全庵去租界交涉的时候找机会刺杀他,根本不可能了,现在就看张士城怎么说了,他会答应吗?
袁野认为张士城答应的可能性很大,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张士城,也就三十多岁,四十不到的样子,完全是一副知识分子的作派,读书的年头多,做官的年头少,不管是论经验还是阅历,怎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