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花精力研究了欧美现有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也是重点搜集亚马逊的资料,发现亚马逊今年六月开始接受第三方零售商及个人卖家在其网站上销售商品,采取的是个人卖家、零售商自发货模式。
这一点,萧良感觉比前世要略早一些,也不知道是自己记忆有所偏差,还是亚马逊的发展轨迹发生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亚马逊相比较其他正积极建设自有仓储、物流配送体系的平台公司来说,还是显得保守、动作缓慢,报道里也提到亚马逊的投资股东也此抱怨不休——亚马逊目前总计才获得一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也要比同行佼佼者低不少。
单从这点看,熊志远应该舍弃亚马逊,投入其他正大规模建设仓储中心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平台的怀抱,以节省仓储及备货成本。
只是萧良心里太清楚了,一时的辉煌算不了,等潮水退去,谁穿着内裤才能笑到最后。
就算他感觉到亚马逊的发展轨迹,跟前世已经有所偏离,但综合权衡下来,还是亚马逊的发展策略相对最有定力。
倘若注定要将有限的运营资源,重点押注到一两家平台公司身上,萧良还是会选择亚马逊。
萧良也很坦诚的跟熊志远说道:
“这种押注玩法风险非常大;押错了,我们的投资跟努力就要随之化为乌有,你要这个心理准备。所以,新成立公司去玩这个没有问题,大家都亏得起,但泛华商业却不能这么玩。泛华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将风险隔绝给海外分销商去承担,前期做好货源平台最关键……”
熊志远现在想做直接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想要有机会成功穿越经济周期,获得最终的辉煌,就只能赌亚马逊这一世最终的发展轨迹不发生偏转。
当然,此时的互联网新浪潮涌动,各家在线销售平台百花齐放、疯狂砸钱扩张,对第三方卖家的补贴力度也大,熊志远组建新的团队,这些在线销售平台的羊毛,该撸还得撸,这样能节约大量前期运营的成本。
不过,新团队的运营重心,还是只能赌亚马逊的崛起。
前两天,萧良主要还是对欧美互联网以及正兴起的互联网销售生态进行广泛的分析、讨论,此时则是对团队组建以及运营方向进行更深层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