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考上是另外一回事,但年轻人,不能连报名试一下的锐气都没有。
“陆远,你的成绩不错,我相信你笔试过关应该不难。”
吴济山让陆远坐下,打算好生交待一番。
“现在的问题,就是灵根测试你能不能达线建档,你有没有测过自己的灵根?”
“我大概在112灵上下波动。”
陆远没敢多说,毕竟他真没去医院测。真元等于灵根是他的猜测,可能性很大,但毕竟没有确定。
“112很有希望!”
吴济山老脸笑得像朵花。
去年一中全年级只考上一个修大生,创造了一中的历史最差记录,校长几乎天天骂人。
今年,首先贾轩是稳进修大。如果陆远也能考上修大,那老吴的2班等于考了双修士。
那老吴可以安心闭眼……安心退休了。
“去年建档线也就112,今年很可能降一两点,保持状态,你修大就稳了!”
“对了,你有没有考虑哪所修大?虽然成绩出来之后才报志愿,但你心里应该有了目标了吧。”
“我想考四大。”
“四大……”
老吴手哆嗦了一下。
年轻人是该有锐气,但太莽也不好。
陆远不清楚,但吴济山从事教育多年,哪能不清楚。
能考上四大的考生,都是从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就像贾轩,实际上从初中开始就以四大为目标进行准备工作。
而且,四大的考生,一般都有雄厚的家庭背景。要么父母本来就是修士,要么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只有这些人,才能接触到大量普通人接触不到的信息,拿到别人拿不到的资源。
陆远的家庭情况,吴济山虽然不清楚,但看平时的吃穿用度,只是个普通家庭。
你哪来的自信?
不过这话老吴没有说出口,他不会去打击年轻人的自信。再说志愿是成绩出来之后再填报的,如果陆远成绩一般,也不会填报四大。
因此吴济山只是婉转的提醒道:
“录取四大的难度很高,除了笔试和灵根测试之外,还要进行一次加试。”
“加试?加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