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最后一名史官“司马仲”所书,司马仲是司马迁的十五世孙。
第二本汉书名为“观汉纪”,记载了从当初高祖皇帝刘邦到汉献帝刘协这一段过程的故事,是大汉最后一名史官“司马仲”的族弟,大魏的第一位史官“司马康”所书。
第三本汉书则是有上下两册,分别是“旧汉书”、“新汉书”两册,合为“史书·汉纪”,这本则是由虞朝第一位史官所书。
三本汉书的历史记载当中,汉高祖皇帝刘邦到汉灵帝之间的许多记载,大致相同,就算是有些不同的地方,也是稍微变化,没有太多争议。
但书写到关于“汉哀帝”刘协、“汉少帝”刘民、“汉献帝”刘协的时候,三本书则是开始有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关于这三本书中的记载,后世中许多历史学家都曾经想要研究,各执一词。
其中“史书·汉纪”的支持者最多。
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本史书中的许多记载,在其他两本书当中都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第二,这本书的作者是陈氏的某一位先祖,其视角也是十分的“中肯”,并没有偏向当时的“刘汉”以及“魏汉”哪一方。加之陈氏的拙身楼中有许多的记载,所以这本史书也被当做是官方史书。
汉书中是如此描写昭宁二年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的。
“昭宁二年,陈氏隐退,而贤王当朝。”
“昭宁二年秋,天大雨,有星如雨落地,此为大灾之兆。”
“时天子病重于未央宫中,卧病不能出。”
“以令贤王刘备、太尉曹操、尚书台令卢植等执掌朝政。”
“昭宁二年冬,腊月二十五。”
“天子病忽好,召群臣见。”
“不多时,天子危,于未央宫昏厥。”
“亥时,天子崩。”
“遗诏曰:以令皇子“民”为新帝,择日登基。”
“时曹贼叛逆,携弘农王反,妄议朝纲,曰:帝年幼,天子病重时,只召贤王,此或为贤王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贤王持遗诏斥之,然则曹贼早谋不轨,携兵而反,于青州琅琊,奉迎弘农王为伪帝。”
“而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