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水冰冻百米之前,南极大陆完全是孤立的,先遣的物资只能通过大型运输机运送。
南极的头顶就是领航员号推进器的光芒,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将那个方向闪耀光芒的星星叫做启航星,一方面纪念地球起航,另一方面赋予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特殊的使命感和意义的表达。
南极发动机的基座具有发射功能,发动机的喷口在冰层之下,这是对外隐藏的,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在外观上,根本没有人能看出来南极发动机具有地面发射功能,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再几个月之后,地球环轨的半轨建成了,联合政府预计,将在6月6日进行地球环轨一号线的试运行测试,届时将全球直播。
在试运行前的两个小时,各大电视台开始直播,并通过三十多种语言对地球环轨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地球环轨一号线的谷厢,全长约七百米,南边和北边都有发动机等离子流喷射口,其动力来源的核心是火石,和行星发动机的原理是一样的,在外形结构上借鉴了月球发动机的设计思路。
两边的发动机都有三个模式,北面的发动机拥有三个速度档位,北速一,北速二和北速三,南面的发动机也有相同的三个档位,南速一,南速二和南速三,一档和二挡是低速档,虽然被定为低速,但只是相比较第一宇宙速度来定的,可是,一旦将速度提到了北速三或者南速三,那就不一样了,加速度最高可以达到37个g,如果不穿高抗压力负荷服,在过高的加速度状态之下,人就完了。
在设计之初,北速四和南速四是存在的,三台发动机就能将月球推动,何况是一个比月球小了无数倍的谷厢,为了人员和物资的安全,北速四和南速四在建造的过程中就去掉了,那样太过于危险,而且,将南北发动机同时开启时一档及一档以上的程序设置为冲突程序,避免两面的发动机同时大功率长时间开启,对谷厢的挤压造成结构变形,进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巨大事故。
当时世界上顶尖的设计工程师在开会的时候,用计算机模拟过两边发动机同时开启的情况,在北速一和南速一同时开启长达48小时的状态下,谷厢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见的结构性损伤,但是对发动机部分的结构材质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