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给秦长青。
秦长青接过来,翻开郑国写的竹简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看了一眼郑如,脸上没有任何异样的表情。
如他所料,郑国想让他给郑如安排职位。
从字里行间,秦长青隐约感觉到这封信很可能是在他被软禁前写的,所以内容里还提到了对郑如的各种安排。然而,秦长青没想到自己在这之后不久就被软禁了,导致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等到软禁结束,一切都不同了。
望着手中的竹简,秦长青沉默了很久。郑国的心意他非常清楚——他想让郑如去尚书司任职。在郑国去世后,郑府的地位急剧下滑。即便郑如的兄长郑丰担任了三川郡的郡丞,但由于其官位较低,影响力也极为有限。虽然郑丰继承了郑国的爵位,并有机会进入朝廷,但这仍不足以恢复昔日的荣耀。
郑氏的衰落已成定局。面对这种局面,郑如怎能不感到凄凉?他送完书信,秦长青久久不说话,那种疏离之感他也清晰地感受到了。
毕竟,世态炎凉。郑如心中明白,秦长青身为大秦的十公子,现在一心在争夺王位继承权。若郑国仍在世,他肯定会乐于相助;而现在郑氏一族失去了影响力和话语权,秦长青又何必要接纳郑如呢?沉默片刻后,郑如实在忍不下去了,主动开口说道:
“十公子。”
“阿翁的信我已送到,并不想打扰您太多,我就先行告辞。”说完,郑如准备往外走。秦长青把竹简放到几案上,坐了下来,淡然地问道:
“你知道你父亲信中写了什么吗?” 郑如停下脚步,淡淡地说道:“对于信中内容,我略有所知。”
秦长青继续说道:“那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一直没开口吗?” 郑如摇头表示不知。
“你以为和其他人一样,看到你郑家败落,便对我冷淡无视,这你就误解我了。”秦长青笑道,“我当年地位卑微,若不是郑兄代为引荐,可能至今都无缘见到尊翁。那份恩情我牢记在心。而今你想找个合适的仕途,我又怎么会拒绝帮助?”
秦长青接着解释道:
“之前我一直犹豫,其实是我在想怎么安排你。尚书司的职务早已在一个月前就排定了,那些官吏正恪尽职守,我能随便调整吗?”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