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无战事。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对付并州的两大武勋世家与琅琊王氏。
届时,朝廷大可作壁上观,静看这三大世家相互倾轧、争斗不止,直至头破血流,而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况且,临行之前皇帝那道圣旨,要求柳林派兵协助琅琊王氏赴并州剿匪,此中深意柳林怎会不知。
这分明是皇帝精心布设的制衡棋局,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不欲柳林势力过度膨胀,发展得过于强大,从而威胁到朝廷的统治根基与权力平衡。
柳林虽心中明了,却也不得不暂且顺应,在这复杂的局势与各方势力的博弈中,谨慎地踏出每一步,力求保全自身并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局势错综复杂的关键时刻,柳林绝不会因一时的心慈手软而放过这些来历不明的流民。
他们的出现太过蹊跷,极有可能是某个位高权重者设下的圈套,意在试探他的底线与应对之策。
倘若他此刻下令将这些流民全部诛杀,无疑会给自己招来无尽的麻烦,那脏水会毫不留情地泼向他,成为他人拿捏的把柄。
然而,柳林心中自有盘算。
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棋局中,有时主动送出一些把柄到那些擅长玩弄权术之人的手中,未必全然是坏事。
那些高高在上者,面对毫无瑕疵、清心寡欲之人,往往会心生猜忌与防备,因为他们摸不透这样的人心中所想、所求。
相反,对于那些看似有把柄可抓、有弱点可击之人,他们反倒会放松警惕,觉得这样的人易于掌控,不会对其地位与权力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柳林在这权谋的旋涡里周旋已久,自然明白该如何在这微妙的平衡中,以退为进,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念及此处,柳林双眸中陡然闪过一抹令人胆寒的凶芒,仿若暗夜中择人而噬的猎豹。
车外,流民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汹涌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他的耳膜。
他静坐在车架之中,沉默良久,仿若在这片刻之间,已在心中权衡了无数利弊得失。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冰冷而又不容置疑。
“去告知他们,莫要再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