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征文有一项要求,作家在投稿的时候,需要在稿件天头注明这是征文稿件。
编辑在收到投稿后,会把稿件单独拎出来,转给评委会,本身并不参加审阅。
评委会在读完之后,符合发表标准的则转给主编二审,三审之后则刊载在杂志上。《中国散文》单独开辟了一个栏目,做为大赛的展示。所有获奖稿件,都会从栏目中选取,然后排名次。
没有审核过关的稿件,评委会则会收拢在一起单独存档,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不符合刊发标准的稿件要么丢垃圾桶里,要么写下退稿意见寄还给作家。
存档时间暂定为两年,这规矩是孙朝阳定下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所不解,觉得他是脱离裤子放屁,搞得那么麻烦。
孙朝阳解释说,如果是几年前的《中国散文》,还没有做起来,在业界也属于二三流刊物倒无所谓。但问题是现在杂志已经成为业界的头部刊物,我们设置的奖项也有一定的权威性,必然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你给谁发表不给谁发表,你给谁颁奖不给谁颁奖,都是扯皮事情,原始的文档要保存起来,立此存照。
因此,王骁波才说他帮孙朝阳找稿子。
王二开打柜子,翻了一会儿,就找到冉云的散文,憋着笑递给孙朝阳。
这次征文的主题是《人间的旅程》,题材很开放,作家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征文公告上也给了详细的说明,但冉云很显然审错了题目。
她老先生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读小学时学校组织的一次去三苏祠春游。
游记这玩意儿是散文的一个大类,但孙朝阳个人认为非常没意思,你写得再好,能比得上后世网上的旅游攻略吗?人家还图文并茂,甚至还带了视频配了bg。纯粹的景点介绍,读者也不愿意读。
这种和文学艺术不搭边的作品被王骁波枪毙掉也很正常。
除了内容,冉云同志的文笔也糟糕得不忍直视。
开篇第一句就是惊天动地的“今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学校组织我们去三苏祠春游,同学们都欢欣鼓舞。只见学校里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大家都欢天喜地地上了公共汽车,风驰电掣地朝眉山县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