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小说质量是第一流的。恕我直言,浙江那边的杂志办得不好,留不住作家,是他们的责任。”
刘新武:“话不能这么说,最近浙江的杂志也推出了不少新作家,拿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咱们要客观。”
浙江的作家群虽然有断代的危机,但那边的文学杂志却办得不错。其中最有名的是《东海》和《江南》两种。
特别是《东海》,自创刊以来,挖掘过不少名家名作。没错,这书就是以培养新人,并且成材率极高,徐晓斌和谢有鄞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对了,老作家叶文玲的处女作也是在《东海》发表的。
如今,《东海》又在重点培养一批青年作家,比如小有名气苏童、余华,这些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属的风格。
虽然说浙江文坛最近有点沉寂,但刘新武认为未来还是可期的。
编辑点头:“是,老刘你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刘新武一边看着稿子,一边和编辑闲聊:“八月底,国内各大文学杂志的九月号都已经发行,咱们已经拖延了,很惭愧。对了,这个月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吗,推荐一下。”
说完话,他补充一句:“诗歌就别推荐了,我能力不足水平有限,看不懂现代派诗歌。”
“谁又看得懂现代派诗歌呢,舒婷他们那一批的朦胧诗挺美的,还能看懂,现在的诗歌,已经走火入魔,真的是打脑壳。”编辑笑了起来,笑完,道:“这一期国内最好的文学作品,是孙三石那边发表的系列散文《思维的乐趣》。”
刘新武精神一振:“孙三石又有新作,还是散文。这个孙三石,就喜欢搞散文系列,什么毛病?”
孙三石的《文化苦旅》在当初发表的时候,就是以系列的方式在《中国散文》上连载。散文也连载,可谓是开了国内的先河。还别说,这个系列真的好棒,简直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文学界也受了很大影响,全盘西化。但孙朝阳却反其道而行之,从《棋王》开始寻根,并在《文化苦旅》散文系列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效果也非常好。
也因为《文化苦旅》的连载,孙三石一举把《中国散文》杂志干到月销售二十万册,把这本二流杂志干成了散文圈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