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敢开,瞬间就能被食客挤爆。
小迟媳妇说她虽然是个没心没肺的北京大妞,可看到这么多钱,心里还是害怕。倒是小迟混不吝,道,管他呢,有钱就有快活吗,咱们以前在街上混的时候怕过什么,快活一天是一天吧。
于是,一年下来,二人什么都有了,连车都买上了。如果不是因为巷子窄,停车不方便,他们也不会买天津大发这种微型车,直接上丰田牌轿车了。
小迟媳妇说,迟早平时要上班,一下班回家后就在店子里帮忙,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小迟笑道:“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创造美好家园嘛。现在生意好,实在忙,等明年,咱们再要个孩子就齐活儿了。”
看到二人开心的样子,迟教授一脸的慈祥。感觉生活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叠剪报递给孙朝阳。
说是简报也不准确,应该说是收集的最近各大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做成一个个册页,又标注了发表的时间和刊载在哪本杂志上面。
都是中短篇小说。
孙朝阳一看,都是八十年代的中青年作家,不是太有名气,至少不是如陆遥和自己这种顶尖的,看他们的作品干什么呢?
见孙朝阳疑惑,迟春早道,自己是文学研究家,除了要研究最优秀的,如茅盾奖和鲁迅奖的得主外,对二三流作家也要关注,甚至是重点关注。
道理很简单,超一流第一流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已经固定了,文学上的成就也不用赘言。而新一批青年作家正处于探索期,每每会给人惊喜和惊悚。新的文学流派和新的写作手法,大抵都会从这批人之中产生。
关注他们,对于未来文学潮流的走向心中也有个概念。
迟春早对孙朝阳道:“先前我说过,最近的文坛还真有点群魔乱舞的意思。我这么说你大约不是太明白,先看看。”
孙朝阳心中倒是好奇,就翻开了其中一个短篇小说读起来。读了两页,脑子里顿时嗡一声炸了。
“稀奇,真是稀奇。”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
“这这这……这他妈的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