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阳话音刚落,周宗阳就冷着脸:“说。”口气竟带着命令的语气。
孙同志心中不悦,但大庭广众下,又是说正事,也顾不得和他置气,就扬了扬手里的剪报,说:“同志们看看我这是什么,大家传阅一下。”
剪报在众人手中传递,页数不多,都是各类电影画报里的插页,还有从连环画里剪下来的人物。
有举着双枪的李向阳,有地雷战里抠地雷抠到屎的鬼子。还有威风凛凛的桥隆飙和《一阵风出山》里的英雄好汉一阵风。
无一例外,都是红色电影,满满正能量和抗日爱国情怀。
毛大姐惊讶:“朝阳,你这是打算做电影专题吧?这种老电影,现在喜欢的人不多了。”
大林抬杠:“毛大姐,怎么就是老电影了,都是在二十年之内上映的。”
毛大姐道:“这些电影在座的年轻同事都是从小就看,像我这种老同志,别说二十遍三十遍,一百遍都有,里面的情节早已经滚瓜烂熟,审美疲劳了,再做老电影专题,只怕读者会有意见的。老高,你认为我说得对吗?”
众编辑都微微点头,觉得毛大姐说得有几分道理。
悲夫现在已经是彻底躺平,本不打算参与经营的事情,让年轻人们自由发挥。见毛大姐问,就笑笑:“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这样,我谈谈以前在干校的一件趣事吧。对,正如你刚才所说,这些电影咱们都看过几十遍上百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当年,我们干校放电影《列宁在1917》,上面的人说上半句,下面的学员们就补充下半句。比如‘面包会有的’下面几十号人异口同声接嘴‘一切都会有的。’一场电影看到最后,都是大家在背台词啊,那光景,真热闹啊。”
悲夫又道:“当初我也是个英俊的美男子,电影里华西里一出场,大伙儿都说,华西里真有块儿啊,跟我老高一样。”
众编辑听到这里,都乐了,笑道:“高主任,你现在也是位美男子,文武双全,十分英俊。”
悲夫同志得意,感叹:“老了,老了。”他接着说:“朝阳,你做的这个专题我个人认为也不是不行,但也要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读者嘛,都是喜新厌旧的,咱们做文艺的要多多挖掘新题材。当然,我也不是要否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