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52章 只想给自己一耳光(1/3)
    迟春早:“怎么可能。”

    “不可能吗,我觉得很有可能。”吴胜邦大声说:“老一辈作家谁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举个例子,我们最尊敬的茅盾先生,中短篇小说乃是现代文学的精品,他的《乡村三部曲》是文学的一座高峰。假如先生在世,下面推荐了他的作品,给不给奖?必须给吧。先生的散文也是好的,给不给奖?茅盾先生的文艺评论也是一绝,他评《水浒传》中林冲的思想转变过程,从误入白虎堂到风雪山神庙,再到逼上梁山,是在座各位搞文艺评论的必读书籍,给不给奖?同时茅盾先生还是翻译大家,他提出《直译与死译》的理论,大家应该都学过。先生两度翻译《简爱》,乃是国内《简爱》的最好译本之一,给个翻译奖应该吧。”

    “可茅盾先生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呀。”迟春早不服。

    吴胜邦:“好,那我就说还没有去世的老作家,钱钟书先生的散文小说翻译论文都是国内一流的吧。即便是迟教授你的师兄汪曾淇也是什么题材都能写,对了,他的诗也不错,现代诗,旧体诗也是一绝。如果这些大家来参评,还把所有的奖项都报了个遍,怎么办?”

    吴胜邦越说越激动:“最后,一个作家一口气拿了五六个鲁奖,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如何保证?”

    “这……”迟春早愣住。

    下面众评委也是嗡一声骚动起来,这样的事情倒是不可不防。文坛上,全能型作家也不是没有,什么题材都能写,且能写的极好的也不鲜见,比如刚才吴书记举的茅盾先生这个例子,再比如远一点的鲁迅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

    当然,有此才情的作家基本都是大宗师,自重身份,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但凡事都怕例外,假如真有这么一个人一口气把所有项目都报了,且所有的题材都是精品,都有获奖潜力,那事情就难办了。

    这事固然很不要脸,可像茅奖和鲁奖这种能够获取巨大声誉,且能够把声誉转化成实在利益的,谁经得起这种诱惑。

    脸皮和兜里的铜子儿比起来,还是有人会选择后者的。

    老作家或许不会干这种事,青年作家锐意进取,保不准不要脸面了。现在文坛上就有几位全能型青年作家,比如史铁森小说散文评论都